这么一说,其他人就好理解多了,比如说丁三石立即就心有余悸地说:“确实,在这一点上,我就有深刻教训,差一点就阴沟里翻船了。”
他指的是网易季度财务数据造假的事。
鹅老板也认同地说:“确实,看来我这辈子是当不了圣人了,在腾讯最为艰难的时候,我抢银行的心思都有了。”
鲍岳桥也心有余悸地说:“同感,在联众快熬不下去了的时候,我满脑子想的就是钱钱钱,要是有可能,说不定我已经想方设法去坑蒙拐骗用户了。”
话题就这么被带开,并且还有被越带越散的趋势。
连之前还想着跟余老板唱反调的张教主都忍不住说:“这是难免的,别说是初创期,就算是上市成功以后,在资本的压力之下,也还是不得不去追求利益最大化,可以说,一旦走上创业这条路,就别想着再去当什么圣人了,能尽量不作恶就相当不错了。”
至此,余老板自圆其说的目的算是基本达到了。
可这样还不足以体现余老板成功学大师的权威性,他立即接话道:“是的,不要追求当圣人,但也尽量不作恶,后一点尤为重要。”
大师之所以能成为大师,有一点能力也是相当重要的,那就是善于总结,包括在他人的观点中提炼出更为准确,听似更有道理的观点,然后再加以发挥。
“为啥这么说呢?”
不等大家有反应,他又加了一句反问。
“因为作恶虽然可能是成功的捷径,但必然也会有因果报应,有的报应会来得早,有的会来得晚,但肯定是会有的。
“关于这一点,孔圣人就曾经说过: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
“咱们可以不当圣人,但圣人的话还是该信一信的。”
他张嘴又来了一连串。
这又是成功学里的一些惯用招数,改用数据来佐证的时候用数据,用不了数据就多借用名人名言,就会变得很有说服力不说,还显得讲师很有水平。
这里,余老板就借用了圣人孔夫子的名言。
一时间,他在丁三石等人眼里,即刻又变得伟岸了起来。
就算余老板不是圣人,也算得上是哲人一个!
丁三石等人忍不住如此想。
当然,在绝大多数人群里,总是会存在刺头的,而在茶室的这些人里,张教主绝对具备有刺头的潜质,哪怕他刚才都认可了余老板的话,此时也忍不住鸡蛋里挑骨头说:“你这话是很有道理,但经营企业,真想做到不作恶,恐怕有点难吧?”
“也没有想象的那么难,最起码在理想,老板给我交代的一个原则,那就是永远不针对用户作恶,谁要是敢对用户作恶,那他在理想的日子就到头了。”
回答他的是吴鹰。
此言一出,即刻又让所有人向余老板投以了崇敬的眼神。
哦,天哪,原来理想竟然有这样的规定,如此看来,就算余老板不是圣人,那起码也算得上是品行高洁人士。
“余董,真的太佩服你了,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这话还真是一点都没错,我觉得以你的水平,真应该开一门课,让所有的创业者都来好好听听了。”
丁三石由衷地说道。
这不是彩虹屁,而是真正发自内心的感叹。
余老板:“……”
真要我去当余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