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屯田(2 / 2)

后又延伸到西域诸军地,可见之,当时之策,便是往后各朝代之策,主要还是于边疆之地实行军屯。原因无外乎于边疆之所在,乃大军集中之地,亦是军粮之所需之地。

直到光武帝再兴汉室,方开始进行内郡之所屯田。

刘釜之策类似,在于益州郡等多地,数万兵士为迁移百姓恳田基础之上,行之以军屯之法。其中屯种者为各部军士,但收集管理者,为田吏。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

效仿武帝之策,屯田者,与管理者分开,这也是为了防止屯田之地发生腐败之事。所得之产量,则是由兵曹进行分发统一调度,且接受地方官吏百姓之监督。同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明之正统后期,以侵占军屯之所,以为勋戚、军吏所占,导致屯兵之逃,军屯制度之于败坏。

而以种田为生息之所在,想要获得更多粮食。除了扩大田地面积外,最重要的就是提高每亩地之产量。

提高亩产,策略不过数种,一为优良之种粮,二为肥沃之土,三则是为肥料,四以为农耕器具,至于其五则是浇灌之渠。

种粮之事,刘釜在安夷、南安就有实行。时已农人挑选颗粒饱满之粮食,以行收买耕种之用。但实际此策,并非刘釜原本所想。

即要解决民生,关乎吃饭问题,他一直有个打算,即于南中平定后,结合各地区实际,以不同之种植之物,兴建一批农事试验之田,以专做选种之事。

这些于安夷早数年是有推行,但也仅适用于安夷之所种下的几种粮食。南中区域甚大,环境不同,种植作物不同,遂以再行探索。

至于土地肥料之事,多以借鉴《齐民要术》之论。

当下于各地,于百姓户之间,正式下发了“建厕令”,人畜之排泄,将立于溷藩(厕所)行以处理,以作耕田农桑之用,并由乡田吏同意负责督建,是以为粪肥者,多以为有机之肥,即不需要太过加工处理。除此,依照安夷前些年,在刘釜为县长之提议下,以石灰、石膏、硫磺、卤水等诸多原料可行之无机之肥,也正以乡田吏做培训,以便推广乡亭之地,备今夏及秋冬来年之春耕。

至于耕种、灌溉之器具,自以匠工为探索,行效改良后,再扩散郡县。尤其耕牛之事,事关重大,刘釜有个打算,那就是于接下来数年内,集中圈养耕牛,优良选种,以做耕种之用。

也就在五月末的几日内,刘釜再召当下平定之各郡管理民户、农桑之户曹主吏,亲自主持并召开南中之所,农桑与屯田之计,论证之议。

并以行各郡户曹副吏记,组成新的农司,单独从户曹中分离开来,以专门监督处置此中诸事。

农司除管理普通百姓之民屯之田外,还有指导监督各郡地军屯之责。

刘釜本人不可能事事亲为,只能提出指导方针,遂于设立农司之时,为主管各地农司,他直接以刚刚召来处事牢靠,前几年多主安夷农事,有丰富治农经验的文童,为农司从事,专门督行此事。

且文童于安夷令任上,做了还没有一月时间,即连连升迁。让官吏无不晓,平南将军刘釜以用人,不以年纪阅历重,而以德能为先,很多人干劲更加十足。

而在各农司成型两日后,六月初一,为管理由安夷、邛都、不韦、南安多地集中迁来之匠工,以专管督造军械、分管造农械器具的匠营,也正式于滇池设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