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微末的前程(2 / 2)

大明春 戴小楼 4513 字 2022-01-10

莉雅发出呜呜的声音,大眼睛眨了眨,缓缓点头,乖官这才轻轻放开手。

郝文珠脸上略带些疑惑,不过她性子比较淡,听过也就算过了,可薛五却是脸上似笑非笑,“我若没听差的话,方才她说的是我家殿下……”

乖官赶紧打断她的说话,“此乃扶桑习俗,尊贵之人称殿下,在下在那扶桑,怎么说也是和扶桑国主诗歌唱答过的,扶桑国王被认为是神留在人间的血脉,迄今超过千年……”他成功把话题转移开来,滔滔不绝说起扶桑习俗,只一忽儿,就把几女给吸引住了。

这一番说话,却是足足说了个把时辰,其中乖官数次口渴,都是旁边郝文珠递过酒盏,那里头盛的就是薛五秘酿的玫瑰香露,其实就是一种比较淡的酒水,口感却是不俗。

薛五那也是腹中饱有诗书的,一开始,还只是听乖官说扶桑习俗,到了后来,却是开始提问,譬如倭寇出自扶桑何处,为何要入侵沿海,政治风貌若何……

“就像是这一眼水池。”乖官指着旁边的水池道:“她若不流动,便是死水微澜,她若流动,便是活水,张太岳改革朝政,便是想在朝廷祖制下增添一丝变数,可惜张太岳死的早,若不然,我断言张太岳必然要施行士绅一体纳粮,士绅的银子放在家里头,那就是死钱,拿出来花,才叫活钱,可惜啊!天下太多猪脑子……”

郝文珠、曹鸳鸯和薛五儿闻言变色,要知道,今年开始,朝臣纷纷攻击张太岳,曾经权倾天下的张居正,如今就是一坨臭狗屎,那是谁沾着谁臭,这少年,居然大言炎炎就如此评价张居正,真是取祸之道。

“说的好。”有人大声叫好,乖官正说到兴头上,要知道,但凡读书人,都有好为人师的毛病,乖官他可也是读书人,说着说着就收不住,开始大放厥词了,这时候听到有人叫好,顿时转头看去。

郝文珠她们几女顿时脸色一白,而乖官看着那数人站在院子门口,为首之人保养得当,面皮白净,看起来四十左右,瞧不出真实年纪,其余数人亦差不多,都是些一眼看去就是养尊处优的,尤其碍眼的是,都穿着儒衫。

“阁下是?”乖官心中其实有些懊恼,在这样的场合说出这番话,的确孟浪了,哎!太年轻,太冲动了。

“在下汪道昆。”为首之人笑着拱手。

汪道昆,字伯玉,号南溟,新安派领袖,当时名气和王世贞相埒,也是王世贞的好友,因为他是在兵部左侍郎位置上致仕,王世贞也曾经在兵部任职,故此当时天下合称二人为[两司马],可说是一时济济的大名士。

按说,读书人不可能没听说过这个人,可乖官一时间还真想不起来这位是谁,还是郝文珠从旁低声提醒,他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是新安南溟先生。”

王世贞今年走马上任应天府尹,而且又开南屏社,作为王世贞的好友,汪道昆是带着新安社来给好友捧场的,他身后那些,都是新安社的文人士子。

由于汪道昆是新安(徽州)人,而他的老友王世贞曾经说过一句话[大抵徽俗,人十三在邑,十七在天下],也就是说,徽州有百分之七十的人是商人,汪道昆本人就是徽商世家出身,新安社的文人士子们,更是几乎个个都是商人家子弟。

而刚才乖官说的士绅一体纳粮,尤其是那句天下太多猪脑子,显然就得罪了新安社的绝大多数人。

“原来阁下赞扬张太岳施行士绅一体纳粮。”汪道昆身后便有人阴阳怪气说道。

这士绅一体纳粮其实说出来也无妨,此时习俗,士子议论朝政,大骂朝廷诸公都是正常事情,提出些惊世骇俗的理论,也不打紧的,关键是,赞扬张太岳,这五个字,可说居心叵测,这时候朝廷攻击张居正已经到了最酣处,戚继光业已顶不住,明眼人都看出来了,戚少保估计要从九边滚蛋了,而文臣当中,以前阿附张居正的,更是一个接着一个的倒霉。

所以,那人说话的确是用心险恶。

汪道昆微微皱眉,此人跟王世贞比较的话,还算是干员,嘉靖年的时候在福建和戚继光合作剿过倭寇,干的还算是有声有色,故此后来做到了兵部右侍郎,不过,他家到底是商人世家,说白了,他身后那些人都是和他一体的,故此,倒不好多说什么,就淡淡说:“这位小友想必也是戏言,诸位不需在意。”

不过,乖官既然说了,可就不在乎了,赞扬张太岳如何了,难道他姐夫能派锦衣卫来抓他?故此他就笑了笑,说:“我听过一句话,说,新安大贾,藏镪有至百万者,其它二三十万则中贾耳!不知道这话是真是假啊!”

这话意思说,在徽州家资百万才算大商人,二三十万只好算中等商人,出自时人笔记,那些徽商子弟们忍不住面露得色,很矜持地微微颔首。

乖官就呵呵笑了两声,“朝廷一年赋税三百万不到,还不抵三家大徽商家资,真是藏富于民啊!我瞧朝廷诸公也真是猪脑子……”

他再次用了一个猪脑子,可这话,怎么听,怎么带着一股子讽刺的味道,那些新安社成员的脸色顿时变了。

(汪箕,徽州人也,居京师,家赀数十万。自成入城,箕自分家室不保,即奏一疏,乃下江南策,愿为先锋,率兵前进,以效犬马之劳。自成喜,问宋献策云:“汪箕可遣否?”宋曰:“此人家赀数百万,典铺数十处,婢妾颇多,今托言领兵前导,是金蝉脱壳之计也。”自成悟,发伪刑官,追赃十万,三夹一脑箍。箕不胜刑,命家人取水,饮三碗而死——《明季北略》,当时安徽人真泥马有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