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4章 疏比堵更毒(1 / 2)

大唐盗帅 盗帅二代 3360 字 2022-01-04

堵不如疏?

治标,还不如治本?

这两个词在政治场上经常出现。

但此刻由杜荷说出却让人重视之余,也无人知道他心中所想。

诸臣与杜荷共事已有一年,深刻的认识到杜荷在政治上的远见,对于他的话也没有任何的怀疑,洗耳恭听。

其实论政治才能,年纪轻轻的杜荷与魏征、房玄龄、杜如晦、褚遂良这类的名臣比起来相去甚远,但他胜在拥有一千五百年的超前知识,在诸多理念上有着一千五百年中国历史上千百位名臣累积的经验心得。在一些同类的历史事件上,自然有着最正确的看法。就比如关于佛教的事情,相信没有一个人能够了解日后佛教给大唐带来的危害。

魏征灭佛的建议确实很不错,但他再厉害也是一个人,不是神,算不到事后的答案。

佛学如诸子百家一样,固然有很多地方太过想当然,但也有可取之处,作为一种文化,并不是想要灭绝就灭绝的。治水,关靠堵,只能解决当前问题,并不能解决长远。

李世民不知杜荷拥有超前的知识,只知他政治远见,不亚其父,便说道:“那朕到要听听小杜爱卿是如何治本的……”

杜荷自信一笑道:“据臣所知,佛教在我长安内的街坊中有十二座,长安附近也有十余座,加起来共计二十多座寺庙。陛下不觉得有些多了吗?寺庙一多难免会出现参差不齐的情况。故而第一点,臣提议限制寺庙,规定城、镇、县、州里的寺庙数量,如县一镇二城三州四,将和尚聚集在一处,亦好方便管制。多余的寺庙一律收归朝廷。”

“臣复议!”最先开口的是萧瑀,他固然恨极了纳言这伪和尚,但对于向佛之心,却始终犹在。纳言的作为已经激怒了李世民,不付出一些代价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杜荷是如此的“通情达理”,并没有将事情做绝。在他心中也认为寺庙,有个一座足够了,没有必要弄得遍地都是佛寺。

萧瑀作为信佛一派的代表,他发话了其他人自然没有意见。

魏征并没有开口,显然只是这一点,还不足以说服他灭佛之心。

杜荷接着道:“此外‘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天下都是大唐的,山川河流也是大唐的。可佛家却有一个习惯,占山为王。他们在山上建了一座寺庙,几乎就意味着将这座山占为己有,可以肆意的开采砍伐,挖地耕种。如此行径,无疑在藐视国法,于理不容,此风不可长。”

李世民闻之也收敛了怒容,点头含笑,他是皇帝,这几句话是深得他心。

“还有据我所知,和尚有买田地耕种的习惯。这一点,臣坚决反对,和尚嘛,念经拜佛就好了,种什么田,耕什么地?有这个时间耕地种田,不如多念几卷佛经。若真闲得慌,想要种田,也行,如实纳税。都是爹娘生的,和尚凭什么搞特殊,难道就凭头顶上的几道结疤?”

“言之有理!”褚遂良有些松口了,那庄重的脸上浮现了一抹笑意:“和尚礼佛念经是他们的专职,他们插手耕种,没有理由不缴纳田税。”

杜荷缓缓道:“还有佛家收取的是百姓供奉的血汗钱,是百姓的钱,那百姓就有权利知道这些钱的去脉。臣提议在所有寺庙设立善簿、帐簿,以供所有人随时随地的查阅。另外官府,每月可至寺庙详查账册,若支出收入出现异常,严惩不贷。如此避免和尚中饱私囊,以百姓钱,行奢靡事。还有出家人四大皆空,钱财对于他们来说是身外之物。既然是身外之物,那也应该不那么重要才是。可以适量的限制他们花费,免得落人口实。”

古代不同于现代,现代做假账的手段通天,技术人员可以做的天衣无缝。然古代便不成了,没有什么超时代的科技,交通也不便利,钱物的流通,只在附近州县,花费什么只消一查,就能分辨真伪。

他这一法,正是断了所有和尚的财路。

本来当和尚就要有当和尚的自觉,和尚是吃斋念佛的,不是发财的。

“最后……”杜荷顿了一顿,眼中闪着神彩,已然说道最关键之处,望着一双双等待的眼睛,认真道:“微臣在弘福寺游玩时发现,寺中有许许多多的僧人、沙弥都不是诚心向佛的,他们有很多甚至是好吃懒做的地痞流氓,抱着当和尚混饭吃的心态做了和尚。这点必须严肃对待,不如效仿科举,将天下所有的和尚来一个考核,只要不及格的一律还俗,遣散回家。另外日后有人想出家的,必须通过佛学考试,以证明自己能当和尚。”

说着他阴阴笑了起来。

对于历史上的灭佛事件,杜荷在后世有过了解,但只是一些片面思想。来到大唐之后,他接触了大唐律法,了解了古代的行情,才真正的发现了问题的所在。

古人生活远不如后世,别看华夏地大物博,然这个时候绝大部分都是山岭高地,有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唯有关中、中原、巴蜀、荆州、江南等少有的一些地方拥有大片大片的沃土。

面对日渐增长的人数,土地问题是相当吃紧的。

主要是因为古代缺乏后世的先进科技,面对一座座的山岭高地全无办法,不像后世扫平一座高山,跟吃饭一样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