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人啊,总是要经历一些事情才能长大。
李悦的心态彻底发生了变化,考虑事情也和以前不同。
忽汗城的达官贵人都知道,有个唐人少年攀上了太子的大腿,甚至还赏赐给他一座官邸。
听说这次少年县令又带来了大量的宝物,可惜众人只是看见几个蒙着苫布的大车,至于里面是什么就不知道了。
想必一定又是来拍太子的马屁的。
没看他的那座官邸里面,居然住着大量的木匠,每天耗费的木材不少,一定是又在琢磨着让太子开心的物件。
不管别人怎么看,李悦做着自己该做的,有些话没法和太子说,和杨义聊的话却是没有那么多的顾忌了。
“杨叔叔,小子想和你打听一下,要是见那些老家伙的话,我该是怎么见,你帮我琢磨个名单出来。”
杨义捋了捋胡须,脸上的皱纹挤到了一起,李悦的举动让他很是高兴,显然是没把他当成外人,哪怕是言语中有一点客气的地方,他心里都不会舒服的。
“小子,老夫等你多少天了,东西早就给你准备好了,就等着你来登门呢。”
说话的工夫,杨义拿出一份长长的名单,上边详细地标注着官职、府邸、喜好……
李悦惊喜万分,随即又皱起了眉头,上面的字认不全不说,一坨黑乎乎地都挤在一块,而且阅读习惯的不同,看着实在是费劲。
猛然想到扶余县的学堂,杨义向李悦一伸手,对方尴尬地递了过来。
“也不知你从哪来学来的那些东西,杨兄的书写习惯也和老夫一样,唯独你小子那么另类。”
李悦挠了挠头,也不能说是骨子带来的习惯啊。
“渤海国仿照唐国,同样也是设置了三省六部。不过名字却是不同,宣诏省相当于唐国的门下省;中台省就是中书省,政堂省就是尚书省。”
听着杨义的话,李悦满脑子的浆糊,这个那个省根本不明白意思,索性不停地点着头,好像都懂似的。
“老夫再和你说说六部:忠部就是唐国的吏部,仁部——户部,义部——礼部,智部——兵部,礼部——刑部,信部——工部。”
“至于拜访各部大佬的顺序,老夫也都给你标注了,千万别胡乱安排,免得让人挑你的毛病。”
李悦点了点头,这点可得记住了,总不能先拜见了老三、老四,回头再去见老大、老二吧。
人家不得寻思,你小子是瞧不起我啊,居然把我排在了后面。
其他人也得寻思,这家伙没安好心啊,分明就是挑拨关系,我一个老四怎么能排到老大的前面呢。
接下来的日子,李悦游走于各个达官贵人的府邸,左相、右相、各位尚书,很多人的家中都留下他的足迹和影子。
既然是巴结上司,当然是投其所好,崇拜唐国的官员,家中自然少不了送一套颇具唐国风格的家具。
妇人梳妆使用的月牙凳,李悦自己设计的梳妆台,书房摆放的曲足案,盛装衣物的三彩柜……
家中妻妾繁多的,自然少不了香水和香皂开路,利用马油制作的防冻霜,也是送给女人的首选。
制作精美的千层底,皮毛内穿的皮袄,羊毛编织的毛袜子……
总之扶余县目前拥有的货物,全部成了李悦拜见、结识贵人问路石。
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收获也是颇丰的,至少从众人的态度上可以看出,自己这个唐人让他们有些忌惮,但是没有排斥,这就是一个好的现象。
至于那些职位略低的官员,李悦也不是不理不睬,不过不至于那么明显的巴结,而是非常的含蓄和婉转。
京城的酒楼早已经开业,对自己敌意、或者是想主动拉近关系的,酒楼的掌柜早已经留意,并且记录下来。
酒楼旁边又开了一家店铺,看招牌上的名字就知道有多狂妄——珍宝坊。
渤海国的一干大佬,上朝前都会习惯性闲谈一阵,借着这个机会,往往就会达成某种协议了。
左相率先起头,看着身边都不是外人,开口说道。
“想必那个李悦已经拜访过诸位。老夫看这小子也是个趣人,当初和太子无意中认识,竟然借着太子的名头,把那个扶余县搞得风生水起啊。”
右相微笑着点了点头,默不作声地看着其他几人。
忠部尚书不用问,那是太子拥趸,至于仁部尚书和信部尚书相互看了一眼。
“我们哥俩没什么想法,这一年来的税收一文不缺,麻烦也没给我们找一点,只希望多几个这样的县令才好啊。”
几个人点了点头,调子就这么定了,扶余县那片地界,不支持、也不反对。
对于长白山附近起家的渤海人,目光始终关注在忽汗城以东的方向,由多个河谷盆地组成的领地,受海洋气候的影响,相比西边要暖和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