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4章 万象更新(1 / 2)

李秀荣开始出现在政事堂。

一群宰相们凭空的发现这里多了一个女人,自是觉得很不自在的。

只是此时,他们也是无可奈何,只能硬着头皮适应了。

好在事情比他们预料的要好了许多。

此前,李秀荣所表现出来的咄咄逼人,让人觉得无所适从,甚至许多人心里是反感的!可渐渐的,大家却发现,其实李秀荣似乎并不愿多管闲事。

她只关心财政部。

只要和财政部无关的事,她一向缄默不言。

于是乎……大家也就放心了一些。

无论如何,事情没有想象中的糟糕,大家原以为这位公主殿下,会干涉一切朝中的事。

而至于财政之事,显然是想守也守不住了。

如今这般,这等于是大家达成了一个默契,财政部的事,鸾阁处置,而其他六部之事,鸾阁绝不插手。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宰相们不去触碰财政部的事务!

因为一旦触碰,大家都心知肚明,以这位公主殿下此前的表现,定要掀起血雨腥风。

既然对抗无用,不如大家各自守着自己的底线,尽力不去干预对方的事务。

魏征已经上任了,这财政部也算是正式成立!不过大唐的财政之事,关系极为复杂,复杂到连朝廷自己都不知道……天下有多少种税赋。

这倒不是这些宰相们无能,其实这是历史遗留的问题。

隋唐之前,天下大乱,兵强马壮者为王,他们是根本没有一套真正的财政制度的,今日要用兵,找个理由加一点税赋,明日换了新的主人,又新增一种税赋。

而大隋沿袭了北周、北魏的体制虽然想要尝试梳理,可实际上,等到隋炀帝登基,这个改革其实就已名存实亡了。

原因很简单,隋炀帝好大喜功,一旦梳理多如牛毛的税赋,那么钱从何处来?

要修运河,要对高句丽用兵,甚至……为了开创这千秋伟业,在这多如牛毛的税赋之上,又新增了不知多少税种。

等到大唐沿袭了隋制之后,积重难返。

大家发现一个可怕的问题,就是整个大唐人人都可以征税。

譬如户部可以征粮,而兵部也可以类似于府兵的形式,征集大量的徭役,工部也是如此。

而到了下头各道各州、各县,居然都有数目繁多的税收手段。

论起税收,大唐堪称是无敌一般的存在,叠加了数百年来的各种税收buff。

而这些税赋,有的根本不合理,而且杂乱繁多,有的已经名存实亡,只存在于律令之中。有的你压根不知道这玩意是从哪里来的,既无出处,也完全没有道理,可人家就是白纸黑字写在那里。

再加上税收的手段,又是多种多样,有的是徭役,有的是粮,有的是实物,有的是钱……

因而,这税赋堪称为杂乱无章,没办法清理。

三省其实曾经想要清理一下,将所有的税赋都统一到户部来,可很快发现,根本无法协调,最后的结果,就是不了了之。

现在鸾阁插手,倒是大家乐得清净了,固然税赋的权力关系重大。

可是许多人心里也有数,这是吃力不讨好的事,谁干这事,最后都要得罪人。

既然如此,那么丢给财政部便是了,到时国家的税赋若是大大的减少,就是财政部的过失。

过了几日,魏征便上了一道奏疏——财赋十疏。

大抵是,他针对当下的情况,确定了财政部的职责,并且大致的归纳了各种税赋的税种,以及征收的方式。

当然,这个奏疏野心很大,直接将地方官吏与税赋剥离。

也就是说,以往收取税赋,都是府兵、各州、各县,直接进行征收,他们征收之后,最后汇总到朝廷的国库里。

可现在……不让地方州县还有府兵们直接收税了,采纳的却是建立一个覆盖天下的税收体系,与地方官吏彻底断绝千丝万缕的关系。

一时之间,朝野又哗然了。

这是前所未有的事啊!要知道,地方官从前最大的职责之一,就是收取税赋,他们不收税,谁来收?

魏征提出的办法是,直接在财政部之下,设立一个专门的税收机构,从县开始,而后是州,再之后是道,最后纳于财政部之下。

这个计划,企图心极大。

而要做到这个计划,首先就需要天下三百五十八州,一千五百一十一个县里都设置财政部下辖的衙署,所需的人手,竟要五万之多。

五万人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要知道,这天下才几千万人口呢,等于是一千个人口之中,就要有一个完全脱产的税吏。

这一下子的,房玄龄等人再也坐不住了,就差跳起来骂一句,魏征这个人……是不是疯了!

没过几日,有人将魏征叫到了政事堂。

一群宰相拉着脸,看着魏征,便直接道:“你的奏疏,我等倒是看过了,魏相公觉得切实可行吗?”

先说话的乃是杜如晦:“你可想过,五万个税吏,还有衙署,需要多少开销?就算一个税吏,一年三十贯便能养活,这又是多少钱?”

这是很现实的问题,大家都心疼钱,钱是这样花的吗?

魏征自是对这些问题早就有了答案的,道:“一年不过两百万贯而已。”

“还而已……”看着魏征淡定从容的样子,杜如晦震怒道:“朝廷的岁入,也不过数千万贯,为了收这数千万贯的税,拿出两百万贯征取税赋?”

魏征依旧显得波澜不惊:“看上去很多,其实却很少。”

杜如晦似乎更气恼了,还想说点什么,就在这时,却是有宦官道:“陛下驾到。”

这里头的谈话戛然而止,却见李世民正徐徐的踱步进来,身后跟着李秀荣。

当然,李世民不是来给魏征站台的,只是他也很震惊于财政部所上的奏疏,听闻今日三省一阁要议定此事,也想来看看。

专门养活数万个税吏,这不是小事,朝廷有这钱,征五万精兵难道不香吗?

众人迎了李世民,随即李世民进入政事堂,坐上主位,他开口道:“朕只旁听,诸卿可以畅所欲言。”

听了李世民的表态,房玄龄和杜如晦等人心里有底了,同时暗暗松了口气,看来陛下也未必认同魏征。

于是,杜如晦咳嗽道:“陛下,方才说的是,要养活这么多的税吏,朝廷至少要拨付两百万贯,专用在这些税吏身上……不过这两百万贯,是以最低的预计的,税吏不是寻常的小吏,他们需要懂账目,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能勉强读书写字以及算术,因而……要招揽这些人,一年三十贯,已是最低的开销了,以臣预计,还有其他的花销,只怕要在四百至五百万贯以上,用朝廷一成的税赋,来养活这些专门收取税赋之人,实在是不可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