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寻个老师(2 / 2)

“小友是指秋闱?可是有何什么不妥?”

老儒诧异,方唐镜胸中见识和诗词都是很拔尖的,三言两语就将那些名士比了下去,跟他们两个这三朝元老纵论天下时事也不落下风,可谓是才气逼人,按道理来说,这样的人物当视科举为囊中物才对。

但一提到秋闱就吞吞吐吐,怕什么?难道真有什么难言之隐不成?想到那些流言,老儒警惕起来。

想到外间关于方唐镜的种种事迹,老儒又问道:“听说提学官李大人多次刁难于你,此事当真?”

“事涉大宗师,小子不便背后说些什么,过去的事便让他过去吧。”反正方唐镜知道王恕早已清禁其中细节,此时旧事重提,自己不论说重了轻了都不好,反不如做出豁达大度的态度更显自己冰清玉洁。

果然,他的低姿态让两人颇为诧异,若是换了别人,必然添油加醋大打同情牌,然而此子淡淡一笑而过,大有君子之风。

老道鼓励道:

“小友才高八斗,怎的如此消沉,做人固不可飞扬跋扈,却也不可妄自菲薄。”

方唐镜不是不打同情牌,而是绝不会打错了方向和时机,此时见老道说这番话,便苦笑着拿出自己写的八股文章向两人请教。

两人都是进士出身,王恕是庶吉士,李秉乃乡试第一的解元,学问文章都是上上之选。

可一看方唐镜的八股文,不由蹙眉。

实事求事地说,不能说不好,可也不能说太出众,只能说是上等里的中下等。

若两人是考官,这样的文章在五六千文章之中能不能中,实在要看运气。

即便是过了房考官,也只能勉勉强强与孙山伯仲的样子,还要看有没有更进一步的运气。

总之纯从实力出发,按两人的估算,只能排进前两百名的样子,实在没有必中把握。

完全与他之前表现出来的那种,一骑绝尘的才气有很大区别。

反差如此之大,两人自然是要问个明白的。

“小友诗词歌赋如此出众,想必是家学渊源,自小便束发受教的?”

同情牌这个时候打才是最佳时机,方唐镜立即唏嘘道:

“小子父母早故,只遗有五亩水田果腹,所幸幼时父亲早早为我发蒙,识得几个字。

其余时候半为生存奔波,之前那些异想天开的想法,全因贫困而琢磨出来的。

能留给读书的时间不多,又无钱拜名师,唯有厚着脸皮四处借书,胡乱自学而已。

幸得天可怜见,侥幸中了上届松江生员案首,实是运气使然。

此时虽然已经不再为生活奔波,然终究耽误的时间太多,自家事自家知。

小子诗词歌赋这等小道尚可,八股文章这等极讲究火候的功夫就大为欠缺了。

此次秋闱,小子自觉,只有三成把握。”

方唐镜用词也是极有讲究的,别人是“为生活奔波”,到了他这里就成了“为生存奔波”,一字之差,意义殊别。

两位大佬,别人不奔波最多饿肚子,我若不奔波,那就是死翘翘了。

两位老者顿时恍然大悟,感到一直萦绕不去的谜团终于是解开了。

怪道一说起经济之道,这小子就头头是道,滔滔不绝,原来是从小没事就琢磨着怎么赚钱,倒让他琢磨出一套套大道理来。

也正因为太过投入赚钱,学业就无法兼顾,纯粹是东一榔头西一榔头的野路子。

难怪,看这文章之中的寻章摘句十分博杂,不是正统路数。

当然,反过来看,此子闭门造车就能玩到这个地步,倒也称得上天纵之材了,说一声神童绝对当得。

而且底子摆在这里,十分深厚,乃是一块难得的璞玉,稍加雕琢,便可为名器也!

面对如此璞玉,说不动心是假的。

得英材而育之,让自己一身所学得以传承乃至发扬光大,是每个儒生的理想。

就连孟圣也说,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