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所有人的侧目,汪直讪讪了半晌才愤然道:
“怀恩公公,你是何意,卑下也是有读书的……深明大义……”
“咳,咳……”怀恩剧烈咳嗽,好不容易才忍住了没做出捏鼻子这种伤人上进心的动作。
“很好,你现在好歹也是西厂提督,言行举止代表了内庭脸面,是要多读书才好。”怀恩违心的敷衍了两句,表示鼓励过了,你该干嘛干嘛。
成化天子接着看下面的材料。
他这等权术大家自然很轻易就看出了方唐镜对付商贾们的层层圈套。
然而看穿归看穿,设身处地的换位思考,若自己是那些商贾,也只能一步步上钩。
这根本就不是阴谋,乃是阳谋。
没办法,因为方唐镜在这个计划里抛出来的诱饵实在太大太香。
看来,这就是“把饼做大”之法了。
虽然这个计划里面有几处地方确实是突破了朝廷限制的,不过都给出了很好的解决方法。
尤其是这个“饼”实在很大,大得让人无法不动心!
这大饼的核心其实是让江泉县放手发展经济,粮食的事情转移到湖广一带。
而且其中提出的“湖广熟天下足”的口号,就很是让成化天子深思。
一直以来,“江南熟天下足”已经深入人心,朝廷赋税半取于江南。
现在为什么就不能转变一下思维,让江南专心赚钱,湖广专心产粮?
这个设想有没有可能实现?
未必就不可能!
天下流民为什么拼了命也要拖家带口的逃难到荆襄不去?
说白了就是适合种植的土地广袤,雨水日照充足,物产极高。
据说荆襄地都是上好的水田,生地开发出来,当年就能达到亩产两石。
熟田产量随随便便就能达到四石产量。若是精心照料,五石是稳稳的。
汉民族是以农业立国的文明,种庄稼的手艺也是在历朝历代中不断改进。
据后来的《天工开物》统计过:
汉朝时全国平均亩产140斤,唐朝时全国平均亩产155斤,宋朝时全国平均亩产185斤,到了明朝有了一次质的飞跃,全国平均亩产达到了300斤。
明朝时最差的土地亩产为120斤,也就是一石左右。
而最好的地已经达到了600斤,也就是五石左右了。
荆襄一带地处长江腹地,水系发达,阳光充足,一年两熟,若是开发利用得好,“湖广熟天下足”当真不是不可能的。
材料看过之后,成化天子陷入了沉思之中。
怀恩也很快看完,同样也陷和到了沉思之中。
这份材料写得很详细,不象大多数奏折一般流于表面。
两人能从中了解更多细节措施,也更了解了那位“周县令”的想法。
这里面固然有很多举措是借着地震这个借口施行的,突破之前相沿多年的旧例。
但若是行之有效,提升到全省通行的范围也无不可。
此事若成,朝廷无异于多了一个钱袋子,一个粮袋子。
“陛下,兹事体大,国策不易轻动,现在既然这江泉县现率先走出了一步,不如就让他们放手去做,朝廷不加干涉,最后看看结果如何再作定论。”
于怀恩而言,一县之地,即使是失败了,朝廷也承担得起,可以让他们放手施为。
他见皇帝并没有做声,而是仍然若有所思的样子,便继续进言道:
“奴才看那江泉县令也是个有大臣之风的,是个老成谋国的人,不会不经深思熟虑便急功冒进,可以一试。”
成化天子虽意为所动,却仍是犹豫。
所有人都以为皇帝是在犹豫着要不要开这个口子,却不知道成化皇帝在想,单单一个县的格局,是不是太小了,既然要做,干脆用一府之地试行也无不可。
然而考虑到外面大臣,成化皇帝还有些拿不定主意而已。
汪直此时拿起了那份奏折说道:
“陛下请看,这位周县令在奏折里说的……实在太好了!啧啧。”
“‘天灾骤起,百姓流离,臣夙夜忧愤,然无计可施,深感无能,思我朝太祖起于布衣,当年于何等筚路蓝缕中而成不世伟业,我辈后人岂能不奋发乎。’
‘于是臣挑灯夜读《太祖实录》,果不其然,太祖之英明神武远迈三皇五帝,料万世之基于前,臣种种不解疑惑竟俱迎刃而解,壮哉,神哉,圣道莫测哉!’
‘比如太祖于洪武二十四年八月,曾下政令废除私牙,并于《大明律集解附例》卷十规定,牙行须持有官府发给的牙贴方可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