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好的机会不利用岂不是傻子!
朝廷支持同舟社北伐而加征税收,各地顺便再多征收一大批钱粮以“补贴国用”,不过分吧?
徐泽毫不怀疑,一旦放任赵宋加税以备北伐,绝对会激起大规模的民变。
反正加税的锅由徐泽背,如果民乱闹得太大朝廷平灭不了,也自有徐泽这个赵宋“平乱急先锋”去擦屁股。
到头来,类似方腊、樊瑞之流的野心家将尽皆粉墨登场,再次为祸。
本就苦难深重的百姓还要再受兵祸,疲于应付的同舟社也未必能真获得协议约定的钱粮——天下都乱完了,哪里还有那么多钱粮?
还会因为平乱而影响计划中的北伐,并彻底毁掉同舟社之前辛苦建立的正义形象。
而“为朝廷卖力征税”的各级官吏们则借机吃得脑肥肠满,顺便用他们的生花妙笔,将不知死活的贱民和血腥残暴的同舟社一并骂个够。
这样的情况,徐泽当然不会允许出现。
所以,贤相王黼才会力抗天子马上签署协议送走徐泽的强烈要求,不顾个人安危,与逆贼据理力争,竭力为朝廷争取利益。
双方经过艰苦的谈判,赵宋朝廷最终与同舟社达成相对“有利”的协议。
其中就包含取消由朝廷提供北伐所需钱粮一项,只是在维持原本河北驻军消耗的基础上增加了三成转运钱粮。
而且,徐泽还在协议中明确强调,增加的这部分钱粮要由朝廷在其他开支中节省,五年内不得再向百姓加征任何赋税。
不然的话,徐泽将率大军叩阙,扫除祸乱天下的奸臣贼子。
朝廷的税不能加了,没法转运更多的钱粮,同军北伐却势在必行,扩军所需的钱粮布帛等物资还得筹备。
不能通过协议“白拿”,那就只能“掏钱买”了。
当然,徐泽也不可能真拿钱去买物资。
同舟社派出商队,跳过朝廷这个“中间商”,直接以盐、糖、铁、玻璃、陶瓷等物资从赵宋产粮区换取粮食。
实际操作过程有一整套流程,并不是以物易物这么简单。
这便是同舟社与朝廷签署物资交换协议的由来。
褚青是商曹曹首,具体经办此事,清楚一些内幕。
虽然物资交换协议对双方都有利,属于双赢。
但某种意义上讲,却是同舟社为失血过度的江南等产粮区恢复造血功能。
此举与后世二战之后,美国对一片废墟欧洲国家进行“援助”的“马歇尔计划”异曲同工。
当然,以徐泽的做派,也不会搞单纯的物资交换,其中还涉及一系列复杂的附加协议。
同舟社治下粮食增产超过预期,褚青从商曹本身职责出发,建议“调整”外粮输入计划,实际是希望提高本方物资的交换价格,以获取更大的利益。
毕竟,同舟社可以少输入江南等地本就卖不起价的粮食,江南等产粮区却急需同舟社的物资救济。
徐泽没有正面回答褚青的问题,转而询问财曹曹首蒋敬。
“蒋曹首,加上江南的救济,今年我们可会有赤字?”
蒋敬掌管预算、度支、审计等事务,最关心的赤字。
“回社首,今年若不遭遇大灾,应该不会有赤字,与朝廷进行物资交换,总体也是维持盈余状态,外粮输入计划调整与否,影响不会太大。”
这几年,同舟社治下大项民生工程不断,开支很大,但总体还能维持盈余状态,这种经济财政收支情况当然不正常。
除了数次大战获得的战争赔款外,还有通过不对等贸易,从宋、辽、金、高丽、日本、南洋等国和地区的不断吸血。
徐泽对赤字没时人这般排斥,但取得燕云之后,一段时间内都必须要对这份“负资产”持续输血才行,在北伐前必须厚实家底保持盈余,就必须持续吸血。
但包含江南在内的各地迟早是同舟社的天下,不能对这些地方吸得太狠,该造血还是得造血的。
即便是“敌占区”,同舟社先“帮忙”抓建设,也符合同舟社的长远利益。
褚青在商言商,只站在经济利益角度考虑问题反而落于下乘了。
“褚曹首,外粮输入计划暂时不用做大的调整,但可适当向杭州和明州倾斜配额。”
“属下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