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起多年前的“井底之蛙”,现在的柴进确实长进了。
徐泽点点头,能看得清形势是好事,自己也可以少费一些周章了。
他没有骗柴进,安排林冲喊其人前来,当然不是和这个没多深交情的故人叙旧,而是确实想请对方“助自己一臂之力”。
但徐泽不是要借柴进“后周皇裔”的名望与之结盟,在推翻赵宋暴政一事上,理念和根基完全不同的同舟社不需要和任何势力结盟。
行动力和活动能量远胜于柴进的方腊、樊瑞等人,徐泽都要打击,更别提这位只是单纯以给赵宋找不痛快而让自己痛快的主儿。
“庄主不可自弃,泽今日找庄主来,正是想请庄主帮我稳定沧州。”
稳定沧州?
柴进自认为搞乱沧州还能勉强做得到,让他稳定沧州,真是强人所难了。
但在强势的徐泽面前,他却不敢有半点不耐,更不敢出言拒绝。
“还请社首示下。”
“当年女直人反叛辽国,沧州为防范两国边民私自出入境所设的‘九寨十八社’,如今可还听从庄主的号令?”
所谓“九寨十八社”,并非沧州独有的社会组织,而是赵宋河北、河东、陕西等边地路州普遍存在的民间团体“弓箭社”。
尤其是河北东西两路,因为种种原因,禁军荒废,缺额越来越大,兵力稀少到了黄河封冻期的正常轮值巡逻任务都难以担负的程度。
针对这种现状,朝廷除了数次下诏,扩编越补洞越大的河北禁军外,还推广了陕西诸路的成熟做法,广招乡兵。
这些乡兵,大部分都是以“弓箭社”的形式存在。
根基不在社会底层的赵宋朝廷对弓箭社既用且防,使得这种组织训练严重不足,兵器也要乡民自备,靠他们对付偷越边境小商队勉强可用,真要指望弓箭社应对辽国入侵就纯粹扯蛋了。
但赵宋军纪涣散,在军费上的投入越大,喝兵血吃空饷的就越多,边防力量越发不够用。
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不花钱还让自己能得功劳厚赏的弓箭社就成了守臣之首选,“邀功生事,惟以入社之民众多为功”。
边地百姓生活本就艰辛,既要种地缴税,还要自己掏钱买兵器,并免费为朝廷备寇,当然不乐意。
而且,河北不是陕西、河东,延夏国诸路的弓箭社的确厉害,是因为早些年夏人经常跨境“打草谷”,百姓要想活下去,就只能武装自己打死这些豺狼。
宋辽之间和平相处百余年,河北没有迫在眉睫的威胁,拿饷银的禁军都荒废了,不拿饷的弓箭社会做什么?
“民不堪其劳,则老弱转徙道路,强壮起为盗贼”。
本为备寇的弓箭社,最后基本沦为了半民半匪的组织,一心想给赵氏找事的柴进才会把手伸进这个组织之中。
但要说他能号令“九寨十八社”就有些扯了,弓箭社需要柴进的钱粮,柴进也需要弓箭社扩大自己的影响,双方本就是相互利用的关系。
不过,柴进摸不准徐泽的想法,也不愿讲实话。
“沧州这几年频频遭受水患,乡民流亡,各地弓箭社难以维持,早没了‘九寨十八社’,仅剩的一些弓箭社只能做一些小事,社首若有需要,尽管吩咐进小可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