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而久之,加入我们的葫芦越来越多,剩下的葫芦一方面是越来越少,越来越不足以对抗我们,另一方面他们也会被加入之后的利益所诱,也开始动摇起来。
如此,我们只要缓缓放宽加入标准,终有一天,所有的葫芦都会摇身一变,先变成归化汉人,再变成去掉归化二字的‘纯汉人’。由此,整个南疆再无土著,全都成了汉人。
那么此时,我们还需要担心被太多葫芦冒头给掀翻的问题吗?即便皇权无永恒,但届时推翻我们的,那也是我们自己的人了,而那个新朝廷无论如何也只会是另一个汉人朝廷。如此则南疆汉化彻底完成,我无憾矣。”
这段话太让人震惊了,尤其是对于高国彦、高务正和高杞来说。不过他们最震惊的倒不是什么南疆汉化,因为高务实有这份心思是明摆着的,他们早就知道。
他们更震惊的其实是“皇权无永恒”的那段话。首先,这个道理大家其实都是心知肚明的,但任何人都不会随意说出来——怎么着,你对“吾皇”心怀怨望?其次,高务实这话似乎隐约已经把南疆看做“自家朝廷”,他自己则已经站在一位“皇帝”的角度来审视各种相关问题了。
关于南疆将来究竟应该是个什么地位,由于家主高务实始终不曾明言,导致在京华内部——甚至更核心的高家内部,一直以来都是大家私底下非常高频讨论的话题。.c0m
有人认为,高务实作为大明中兴名臣,肯定不会另立朝廷,对于南疆的统治会始终保持以京华间接掌控的模式。
也有人认为应该会更进一步,那就是高务实在致仕之前会说服皇帝在南疆设置一个特殊机构,无论它是叫定南都护府还是什么,总之高家可以通过这一机构实际统治南疆。这个设想的好处在于,该机构有了皇帝背书,正统性就没有问题了,远比前一个设想要好。
还有一些人就更加激进了,认为高务实在报答了两代皇帝的知遇之恩后,就会在南疆另立朝廷,与大明形成“南北二帝,共为中华”的态势。
不过他们还不是最激进的,最激进的一批人甚至认为,高务实之所以迟迟不定南疆名分,是因为他迟早有一天要谋朝篡位,而其夺位的合法性来源就是——“拓地南疆数万里”!
南疆数万里啊!如此功业,放眼历朝历代也是绝无仅有,当个皇帝难道不应该吗?
应该说,这些私下的讨论每一个都不能说没有道理,甚至还都具备很高的可行性。只要高务实愿意,以他眼下的名望地位、势力实力,似乎无论哪一种都有达成的可能。但是也正因为如此,几派人到现在也没能说服对方。
然而今天,高务实这番话就难免让三人浮想联翩了——已经站在皇帝的角度来思考问题,那难道他的目标就是在南疆称帝?可是如果这样,那么夺了大明的皇位似乎也与他刚才的说法并不冲突吧?
上位者往往需要“沉默是金”,原因就是上位者随口一句话,下头的人就不得不揣度他这句话意味着什么。
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如果京华内部,或者哪怕只是高家内部觉得高务实的目标就是称帝,那么恐怕要不了多久,京华就会出现一股巨大的力量,为了推动高务实称帝而施展种种手段。
可惜今天高务实的关注重点根本不在这里,也没察觉到自己方才这番话有什么问题。
“皇权无永恒”这样的话在他前世再正常不过了,甚至可以说是他的基础世界观之一,所以他在关注点不在此的情况下,根本没有注意到自家三位族亲的神色,反而继续说着刚才的话题。
“话说回莫卧儿帝国,阿克巴为什么要搞教派宽容?因为他在印度和我在南疆面对的问题是一样的:自己人太少。甚至可以说,我在南疆的局面其实都比他容易。
毕竟南疆各国相比于华夏而言,其文明既不先进,也不强盛,因此千年以来都受我中华文明之影响,在其当地也往往有不少人祖辈来自于中国。这样一来,真要讨论归化之时,很多人都可以自称拥有中华血脉——无论真假,有这个由头就行。因为既可以说服别人,也可以说服他们自己。
但是,阿克巴就不同了。他这一家子,说穿了其实是蒙古人和中亚人的混血,而文化上又是波斯化的,整个就是大杂烩。
而与之相对的,则是他要统治的印度反而是一个有着悠久文明传统的地区,他们一方面从来未曾真正统一,一方面又曾经有过灿烂的文明。
这样一来,他想要和我一样用母国文明居高临下的同化当地文明,几乎就成了奢望,因为他的所谓‘母国文明’根本做不到对印度本土文明形成居高临下之势。
那么他能选择的方案就很少了,要么是武力强压,杀尽一切不服之人,强迫当地接受他的所谓‘母国文明’;要么就是进行文明融合,诸如北魏皇室改汉姓那种,将鲜卑八大姓改为汉姓,又用汉字、着汉服等等。
阿克巴应该是认真权衡过的,以他爷爷带入印度的部下总数来看,那点人扔进印度几乎是泥牛入海,根本不可能只依靠这些人就杀服所有印度人。因此,他实际上的选择只有文明融合这一种。
换言之,他搞教派宽容,不代表他内心深处喜欢印度教,愿意平等对待他们,而只是因为他实在杀不绝印度教罢了。”
——
PS:M了个霸子,改得我头都大了,又要把事情说清楚,又有一堆的词不能碰,算了先这样吧。
感谢书友“曹面子”的打赏支持,谢谢!
感谢书友“暮光青柠兮”、“kzx”的月票支持,谢谢!
感谢书友“玩石”的6张月票支持,谢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