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处此时的情况并不相同。金海位置最东,故离釜山最近,目前还在日军的掌握之中;熊川、马山两地是此前刘綎已经派兵收复了的,但是并未驻军——这么说其实也不确切,因为那里虽然没有驻扎明军,但是刘綎的部将在收复两地之后任命了当地民团的首领作为临时守将。
平时有这些民团维持治安其实也就够了,至于日本大军杀到之后,他们还有没有用,那当然两说。高务实其实倾向于认为日军一旦杀到,这些民团可能连给自己或者刘綎报信的本事都欠奉,还是不要对这些人抱有太高的期望为妙。
黑田如水没有去尚在日本掌握中的金海,而是最终选择了在渡江之后立刻攻击熊川。熊川这地方在后世韩国大抵在昌原那一块儿,离更西面的马山非常近,两地相距仅仅二十里。
马山地势较低,熊川地势较高,所以日军攻击熊川时如果熊川能点燃烽火什么的,马山那边肉眼可见。
可惜这事自然没有发生。日军大军原本就是在尽量隐藏行踪的基础上快速行军,当他们杀到熊川时,当地毫无防备,等熊川的朝鲜民团发现日军数万大军杀到,二话没说就打起白旗迎日军进城了。其表现可谓异常光棍,根本不假思索。
熊川的投降完全在黑田如水意料之中。这其实并不奇怪,此处只是个小城,小到数万日军根本不可能都挤进去,实际上黑田如水只是派了三百人进去将朝鲜民团控制住,然后就算是完成了对熊川的占领。
剩余的日军不仅没进城,甚至根本不带休息的,马不停蹄继续西进,当天傍晚赶到马山。
马山也是小城,但比熊川还是大了不少,至少如果日军愿意的话,在将城中朝鲜人赶出城外的情况下是能把这几万人都挤进城去的。不过,黑田如水没有这么干。
倒不是黑田如水爱朝鲜人民如子,而是他现在最怕的就是走漏风声,如果把马山城里的朝鲜人赶出去,他们跑去通知泗川的明军说日军已经攻占了马山,那岂不是坏了大事?
但是问题在于日军这一路强行军疯狂赶路,到了这会儿也实在该休息休息了,所以黑田如水作为一位已经出家的日本和尚,就做了一件非常专业对口的事:超度城中的朝鲜人。
这座小城虽然能挤进去数万日军,但之所以要说“挤进去”,是因为城池的确不大,城中的朝鲜人也不算特别多——这地方被日军打了两回了,人口原本就已经少了很多,目前城中一共也就四千多人,其中还包括两百多人的民团。
马山民团的表现和熊川毫无二致,同样是当场打白旗投降,放日军进城。不过他们的命运可就远不及熊川了,日军当即派了三千大军入城,把民团和朝鲜民众屠戮一空。剩余日军则在城外布下天罗地网,将个别漏网之鱼也一一清理干净。
马山的满城血腥阻挡不了日军的困意,黑田如水等日军将领似乎也都对屠城这事司空见惯——即便有那没能司空见惯的将领也不会表现出来,因为他们都是“武家栋梁”,是不肯承认自己有什么恻隐之心的。“恻隐之心”这玩意儿在他们的观念中属于软弱可欺。
此时就要说一说地形问题了。从马山到泗川,直线距离大概在百里左右,但问题是这个直线距离其实不怎么有意义,因为这两地之间有山,此山叫做莲花山,是朝鲜太白山的南部余脉之一。
最巧的是,马山到泗川直线距离的中间正好就是莲花山的主峰所在。换句话说,这地方哪怕也能走人,但正常来讲肯定不适合大军过境。
哪儿有路呢?从马山到晋州有路,无论是日军两次从釜山席卷朝鲜八道时攻击晋州,还是刘綎从晋州出兵收复马山,双方走的都是这条道。
然而,路虽然是现成的,完全适合大军行军,但黑田如水坚决不同意走这条路去打晋州。
笑话,打晋州的话高务实在泗川怎么可能不得到消息?就算刘綎的主力到现在还傻傻等在洛东江以西的三嘉附近,但他肯定也不会在晋州一点兵力都不留。
明人可不是朝鲜人,明军更不是朝鲜民团。朝鲜民团看到日军大军来袭会直接投降,但明军看到他们只会点燃烽火、派出骑兵信使。这两种传讯方式日军都阻拦不了,那可就坏了,所以晋州坚决不能去,至少现在绝对不能去。
黑田如水要求全军翻山越岭,跨越莲花山,直取泗川城!
其实这道命令在日军将领中并非没人反对,只不过事已至此,反对也没有太大的意义了,毕竟开弓没有回头箭,九十九拜都拜了,不能砸在这最后一哆嗦上。
于是日军将领不管高兴不高兴,都只能亲自出马给部下打气,很是鼓舞了一番之后,又许下各种好处,尤其是按照“擒获唐相”的战功一鼓动,全军士气大涨。
动员完毕,日军遂向莲花山进发。
----------
感谢书友“曹面子”的打赏支持,谢谢!
感谢书友“阿勒泰的老西”、“曹面子”、“单骑照碧心”的月票支持,谢谢!
PS:这章发迟不是因为上半夜睡着,而是我罕见的行文犹豫了一下。主要是犹豫了一下是和之前绝大多数时候一样按照时间轴写还是先把汉阳那边写完,后来想想还是按照一贯风格跟着时间轴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