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变法,这里面其实先不说过程,单单说结论就有很多让人感觉到很纠结的事情。
其一,作为接替当年庆历新政的王安石变法,但是却被当年范仲淹的各种同僚朋友那叫一个阻拦。
可以说恨不得将王安石变法给彻底的摁在地上摩擦。
其二,王安石的变法是有基础的,当年在地方上的时候,他执掌地方可以说是做得十分不错。
所以神宗才会对他这么的憧憬,觉得王安石绝对是一个恶意帮助自己成为千古明君的臂助。
但最后的事实却是,并不恰如人意。
其三,王安石的变法延续了很久,但是北宋末到南宋初,无数人都在拼命的上奏,希望朝廷叫停王安石的变法,说这是祸国殃民之道。
这里面甚至包括了岳飞的后盾之一,南宋四大名相之一的赵鼎。
甚至在诸多名臣的点评上,王安石变法都是贬大于褒。
这到底是古人都是没良心的大傻子,还是说现代人都是目光睿智的大聪明?
崖山海战的气节,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品格,难不成都是愚蠢?
在还有足够气节的宋,这件事情并不是那么简单。
要是想要理解王安石变法,我们需要先理解两件事情。
其一,孔仲尼的治理之能如何?
毕竟在礼记之中,孔子提出来的夜不闭户这个概念,加上他在一切记载之中也有过治理一地的经验并且相当的不错。
那么是不是就可以说,孔仲尼是一个治国之才?
很明显不是!
孔仲尼带着自己的那些弟子,这些人有的做到了国相,有的做到了将军,最起码也都是识字明白道理的人。
一百多人治理一个城池,还是一个春秋时期的城池。
说句不要脸点的话,这叫杀鸡用牛刀。
如果就这还不能治理好,孔仲尼他废了。
那么将这些人再次放到了一个朝堂上面,去治理一个国家呢?
甚至让他身边的那些人减少一些,再去治理国家,这会换来什么结果?
很明显,他做不到。
为什么?
难不成是孔仲尼他之前是欺世盗名,治理地方的有问题,是儒家的人在瞎编?
他要是有这个能耐,他把后面也编一编呗,何苦留这个一个玩意让人骂?
这就是引申出来了第二个问题。
你在公司里作为一个领导,尤其是高层领导,你成天去基层去和一群工人在一起,这是不是一件合情合理的事情。
古人曾言,上下尊卑有别,这句话最开始的意思咱们先放在一边。
其实说到底就是上位者和下位者的不互通,他们没办法去坐在一起。
为什么这么说?
比如你是一个挺大的公司的董事长,你如果想要去了解一个公司,你想要真的去了解公司的声音该怎么办?
对,去倾听,请听下面人的声音。
可,这个下面人是谁?
底层员工!
说出这句话来的要么就是都市小说看多了,要么就是还没毕业的学生。
因为底层员工不是一个人。
你有太多太多的底层员工,而且鱼龙混杂,各式各样什么样的人都有。
你去倾听哪一个?
有的人家庭条件还可以,来工作就是为了一个工作经验,有个事儿做,他们不需要你给多少多少钱,轻松愉快,干得开心。
你听他的?
这种人少么?
一丁点都不少,我家里宠着我,父母说的最多的就是没事儿我们干得动,不喜欢咱就不干,别让人欺负了你就行。
大不了辞职回家,咱们干点别的,考考研,考考公务员!
这种人有么?
我就是为了个开心啊。
那么还有另外一种人。
加班?可以没问题!
工作量大?可以没问题!
出差喝酒潜规则?可以没问题!
就一点,给我钱!
我不但从家里拿不来钱,我还得养家糊口,一家子等着我照顾,我就要钱。
只要钱到位,玉皇大帝我给你干个粉碎。
那这种人多不多?
更多啊!
请问,你听谁的?
一个是我不要加班不要业务量,就要一个轻松,公子有点就行,反正我一个人也不花啥钱,没什么娱乐项目。
另一个孩子奶粉钱没着落呢,不怕工作累,就怕没工作。
这两个哪个不是底层员工?
那么什么才是听底层的声音,谁才是底层,亦或者说这个时候谁更加的重要?
而从这两个种人里面选出来一种人当主管的话,对另一种人还有活下去的可能么?
我这为钱愁的要死要活的,新主管告诉我你不用加班,加班也没钱,赶紧回家陪老婆孩子去。
挣多少钱都没有家庭重要啊。
这话说得,弄死他的心都有啊。
换而言之,你成天乐呵的上班,突然新主管告诉你,你不能这么成天吊儿郎当的,你得努力奋斗拼搏啊。
以后为了养家糊口,你现在就得多努力了。
来,这些工作都是你的,加加班,钱少不了你的,经验更重要。
我去你丫的!
王安石就遇到了这个问题,他在地方的是,他就是公司主管,这个人需要钱,他就以利诱之。
那个人不需要钱但是颇有几分才华,那就折服他,让他出力。
千人千面,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用法。
王安石的才华面对这种一州之地的时候,他没有任何问题,毕竟现在的一州又不是当年汉末十三州的一州。
压根不是一个概念。
可当他上位之后,王安石变法启动的那一刻,他的地位变了,那么他下面的人也就变了。
老总还是那个老总,主管已经不是那个主管了,对于下面的人,自然也就不是他的这种态度。
当我们明白了这两点之后,再去看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的变法动机说白了就是两点,一是富国强兵,二是摧制兼并。
我们必须要承认的是,宋朝正处在封建王朝的拐点,玩的好了就是从主农耕变成主贸易,这是过渡阶段。
同时财力和物力比唐朝雄厚得多,这一点宋朝的富庶是谁也不能否认的。
可就算是如此,比唐朝多得多的赋税收入,却被庞大的官僚军事机构吞食罄尽,甚至都到了入不敷出,财政赤字的地步了。
这就是所谓积贫!
加上在与辽、西夏的对峙中,经常被动挨打,这就是所谓积弱。
所以王安石的变法是想要从根子上改变这两点,富国强兵从而改变贫弱,最后达到一统天下。
这事儿好不好?
好!
而抑制兼并....他肯定是想要抑制兼并的,但是最后的结果,的确不是那么回事了。
之前说过了,他王安石的变法说白了就是两个字儿,开源!
开源是什么,实行免役法和青苗法!
什么叫做实行免役法和青苗法,就是给朝廷增加两笔收入而已。
一笔叫役钱,另一笔叫青苗钱。
在宋一朝,州县衙门公吏和乡里基层政权头目,按照规定,基本上由乡村上三等户轮流差充。
这就是所谓的治理国家靠地方土绅,或者再往前倒腾倒腾叫做门阀,再挪一挪叫做世家。
差役本质上是乡村上三等户的特权和肥缺,虽然也有些许倒霉催的因为当上了这玩意直接被干的破产了。
但毕竟主流还是很肥的。
可就是这么一个都算是特例的事情,让王安石找到了把柄和理由。
他以有些民户因当差服役而赔钱破产,役法已到非改革不可的地步为理由,直接对这里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但说到底,收钱!
就是收钱!
王安石等人发布的第一道免役令规定,开封府的乡村上三等户分八等纳役钱,四、五等户不纳役钱,并且明令各地也依此原则分摊役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