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7章 渤海郡的复杂性(1 / 2)

[[临行前的军议事实上只能算是再一次的鼓舞士气,再一次让将领们能够小心谨慎,这次战争将直接决定未来天下的归属,由不得董虎不重视。

战略上藐视对手,他已经把自己的兵力摆出了“雁形阵”合围之势,战略上已经获得了主动权,剩下就只是战术上的应对。

为了针对幽冀联军,董虎在河内郡、东郡、渤海郡分别摆出“左、中、右”三个军团,左翼河东郡(西线)军团由张义、徐晃统领四万兵马,中军东郡(中线)军团由徐荣、李傕统领,为了给李傕配上一个听话的悍勇搭档,董虎又调张济的侄子张绣独身前往东郡,由他统领新征募的四万兖州兵马。

李傕、郭汜是一对黄金搭档,一个多谋一个悍勇,简单的说就是,一个出坏的冒水点子,另一个则依计而行,可两人现在闹掰了,郭汜不怎么愿意听李傕得了,若将两人放在一起,一准会坏事。

郭汜是董卓做西域戊己校尉时收服的马匪,本来就是个悍不畏死的亡命之徒,但李傕却是汉兵军官团中的一员,是北地郡一员低级将领。

东汉王朝的常兵很少,主要集中在凉并幽边地,因幽州有一个“乌丸人”作为屏障,而凉并则不同,凉并汉兵是直接面对凉州羌、匈奴、鲜卑人的威胁,常年争斗之下,凉并汉兵将领的能力要高于幽州将领。

因汉兵的“战时征募战后解散”的特殊性,汉兵常兵将领看似低微,最高级别的也不过是两千兵马的营将级别校尉,其次就是五百兵马的州郡校尉或都尉,董卓就是这样的低级将领,他的手下的级别自然更低,顶多也就是曲侯、屯长、队率一级,正因他们的级别太低,所以在董卓入主雒阳之前,根本就没有这些人的记录,因为他们根本就不值得天下诸侯去关注。

在商朝时的军队编制是师、旅、行,即百人一行,三百人一大行,三大行一旅,三旅一师,一师差不多是三千人,以车兵为主,后来周灭商,军制上并未进行太大的改变,但在秦朝时发生了些改变,改成了前后左右四军,汉朝时的军制又复杂一些,西汉时候汉兵强盛,数量较多,但到了东汉后,朝廷赋税不足养活不起这么多常兵,就如凉州如此广阔的地域,各郡戍守的常兵加在一起也不会超过一万人,而其中地位最高的就是护羌校尉,并州、幽州也差不多,最大编制也就两千人。

常兵人数是少了些,但在战时却可以扩兵十倍、二十倍……甚至更高,而这就要求军中低级将领拥有高出自身地位很多的能力,并不仅仅因为董卓手下兵卒很强,而是他手下将领自身就很强,是大汉朝大浪淘沙下的军官团中一员,相反的,各路诸侯手下将领就差了许多,没有那么多战场经历。

当然了,董卓手下将领很强是不假,兵卒同样也是朝廷的正规军,各路诸侯在他们面前吃瘪也算正常。

李傕、郭汜两人联手,在战场上并不是平等的,而是李傕为帅,郭汜是听从指令而厮杀的大将,两人看着地位相等,在战场上的地位却不对等,正因这种不对等,两人才能合二为一,成为一对黄金搭档,但两人闹掰了后,若要发挥出他们的战力,就必须为李傕配备一个能够听话且悍不畏死的大将。

张绣是张济的侄子,而张济与李傕是同辈之人,与此同时,张绣又极为悍勇,后世不是说他是北地枪王吗?由此可见他是一员极为悍勇的大将。

想要发挥出李傕的实力,就要给他配备一个悍勇且听话的将领,同理,若要发挥出郭汜的实力,就要为他配备一个腹黑且与他性情相合的将领,而这样的人并不好找,但贾诩绝对可以与他搭档,只是董虎是不可能让贾诩与他搭伙的,其余的凉州一系……恐怕除了董虎外,也无人能够按的住他,哪怕徐荣也难以真正压得住,所以……郭汜只能老老实实待在雒阳。

徐荣极为沉稳,若不是《三国》曹操、孙坚逃得快,两人都得死在他手里,由他统领六万大军防御针锋相对的清河郡十万兵马,董虎也不会太过担心,而且清河郡境内的十万兵马并不是全都为了与东郡对峙

袁绍的地盘与河内、兖州东郡、渤海郡相邻,正因为双方太近了,两人也都知道三郡境内有多少兵马,所以他们才敢趁着董虎用兵豫徐之时偷袭黑山军。

在没有拿下豫徐之前,董虎不想给幽州公孙瓒、冀州袁绍太多压力,因为压力太大的话,很可能会把他们压缩成为一体,所以他在河内、兖州、渤海郡各有两万正兵,至少在郭汜跟随董虎南下时是如此。

除了正兵外,相应的还需要有一些耕田种地的辅兵,用以保证正兵的口粮,而辅兵通常是正兵的半数,除非董虎感受到了危险,辅兵才会多一些,便于辅兵能够随时抽调出来加入正兵。

董虎不愿意给公孙瓒、袁绍太大的压力,意图让他们彼此厮杀在一起,而他则可以站在岸边看着他们争斗,在两人筋疲力尽之时,再将两人连皮带骨一口吞下,可他失败了,或许袁术的身死,豫徐落入他的手中给了两人的压力太大,以至于两人最终走到了一起,竟然联手对黑山军发动了偷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