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郡对于河北之争极为重要,依照当前的敌我对峙情形,是幽冀联军的方阵VS凉州军的雁形阵,而伸入河北之地的渤海郡就是雁形阵的右翼,董虎自然不会放任袁绍、公孙瓒斩去他的右翼,而孙牛的兵力又不足,这才有紧急调动四骑营之事。
调动四骑营,不是为了让两万骑被动挨打,而是主动出击,深入冀州境内打乱袁绍、公孙瓒的兵力部署,如同罗马军阵所使用的球形军阵。
球形军阵不是圆形阵,而是一种形象说明,是一些兵马如同圆球一样在敌人军阵内部来回滚动,打乱敌人的军阵,让敌人内部产生混乱的一种袭扰战术。
而幽冀地盘就如同一个巨型方阵,能打乱敌人内部并产生混乱的只能是高机动性的骑军。
袁绍没有与公孙瓒联手之前,董虎不需要调动四个骑营,只需要让留守青州、兖州的董罴、董放的一万骑杀入冀州,一万骑就能扰乱了冀州各郡县,但两人联手后,董虎就不得不考虑幽州军的过万骑的威胁。
按理说,公孙瓒在击败了幽州牧刘虞后,手中至少可以拿出五万骑,因为刘虞当日的十万大军中有大量的乌丸骑,可关键是……公孙瓒并不是打的一场围歼战,他只是用偷袭的法子击败了刘虞,临时招募的两条腿兵卒跑不掉,可四条腿的乌丸骑绝对跑得掉!
乌丸人是生存在鲜卑、大汉朝夹缝中的族群,时刻都面临着鲜卑人的威胁,长期生存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们也就有了自己的生存法则,只要发现情况稍有不对,立马就会转身奔逃。
乌丸人不会去打一场必输的战争,这是他们在夹缝中的生存法则,刘虞大营遇袭大乱后,他们也是第一个转身奔逃的人,公孙瓒想要抓住他们也基本上不可能。
公孙瓒在对待乌丸人时极为强势,本就不被乌丸各部所喜,再加上杀了刘虞,断绝了乌丸人铁器市易,各部乌丸人对他更加厌恶,即便公孙瓒占据了幽州也不会有各郡乌丸部大人投靠,但这不代表公孙瓒军中就没有乌丸人!
乌丸人生存在鲜卑、大汉之间,无论是鲜卑,还是强势的大汉朝,他们都不会允许鲜卑人出现一个强大的王,再加上鲜卑人时不时就侵入乌丸人地盘抢掠牛羊和女人,被打散成为没有牛羊而四处流浪的乌丸人不在少数。
没了牛羊,乌丸人就只有两个选择,要么抢掠别人的牛羊,要么加入一方势力。
公孙瓒军中就有不少这样的乌丸骑军,还有一些是与乌丸人混居的汉民,他们同样是弓马娴熟的存在,这些人也成了公孙瓒万骑的主体。
即便没有亲眼去看,董虎也知道公孙瓒手中骑兵的精锐,自然也会给予足够的尊重。
四个骑营分别杀入冀州境内,袁绍极为恼火,不仅颜良、文丑、张郃、高览四庭柱齐齐上阵追杀,就是一直当鳖孙的于夫罗、呼厨泉也被迫带着千余骑追杀凉州骑……
屡屡在董虎吃大亏,原本强大的匈奴一族,如今连千人都没剩下,这要是再与凉州军正面厮杀,日后还会有匈奴一族吗?
于夫罗、呼厨泉极度不愿意与凉州军厮杀,可袁绍就是铁了心的要把乱窜的凉州羌骑赶走,结果却是连连损兵折将。
起初时,四庭柱大将想步步紧逼,用十万大军把两万羌骑赶走,可赶了半个多月也没见到多大效果,袁绍不是没有用过其他法子,诸如让人阵前挑衅佯败,可董罴、董放、董骨、张辽他们根本不搭理,就是不与无数步兵正面一战。
四庭柱,每个人统领两三万兵马,又是大车又是塔盾,董罴、董放、董骨、张辽等人又不是傻瓜,看到这样的军阵自是不愿硬碰,秉承着“能打就打、不能打就走”的原则,逼得袁绍、公孙瓒不得不用骑军追杀,而这也让他们吃了大亏。
在平原上,骑军只要不与步兵正面硬刚,步兵并不能拿骑兵怎么着,即便只给骑兵留下一里的宽度逃窜空隙,数万骑也能一溜烟逃了没影,可若遭遇敌人骑兵,往往就是一场生死追逐战。
四骑营对阵四庭柱时,想打就打,想走就走,可若遭遇幽冀联军大股骑军时,双方就爆发了战争,可关键是……凉州大马爆发力十足,很容易在彼此追逐厮杀中占据最有利的“左侧翼偏后”位置!
双方纠缠了小半个月,幽冀骑军吃了亏,就会就近躲入城内,或是与四庭柱步卒会合,而分散开来的凉州羌骑实力不足时就会逃入渤海郡或东郡城池内休整,补充了干粮后再次杀入冀州境内,再次纠缠厮杀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