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他不敏感的表现,当然了,不敏感不能完全怪罪李渊。
但是李渊对李世民告状的处理,就显得很不成熟,很荒唐。
他当时是准备在第二天,把一帮老臣叫到身边,同时把他的三个儿子也叫到身边,让他们当面对质。
李建成兄弟和李渊妃子有不正当事情,怎么能在老臣面前对质呢?这不是显得很可笑吗?
也许,李渊本来的意思不是对质,而是想调解三个儿子的关系。
但是,明知道三个儿子已经势若水火,还怎么调解呢?
李渊完全没有把自己的角色转变过来,还是以一个父亲的角色来处理家庭琐事,不是以一个政治家的角色来处理国家大事。
这样做,怎么会不出问题呢?
总之,李渊因为政治水平低,事前没预案,事后没应对措施。
最终“玄武门之变”发生后,他完全失控,完全落入了李世民的节奏中,造成了他和李建成、李元吉的悲剧。
而想要解决太子府和秦王府的矛盾,只能让一方彻底消失。
问题是,李渊虽然是高高在上的皇帝,可也是一位仁慈的父亲,他无法做出人生中最残酷的抉择,所以只能选择坐视不理,任由事态的恶化。
说白了,所有的恶果,全由李渊一人来承担。
李渊有自己的不幸,因为他丢失了皇位和尊严。
李渊也有自己的大幸,因为他练就了隐忍退让的大智慧,最终能够和李世民和平相处,得以善终。
事实上,李渊最大的幸运就是,李世民是一位出色的继承人,他继往开来,让大唐帝国在世界历史上辉煌无比,大放异彩。
历史已经远去,昔日的帝王已经化为一抔尘土,纷繁复杂的历史纠葛也都烟消云散,雁过无痕,留下的唯有古人的智慧,今人的感悟,仅此而已。
李渊在61岁时将皇位让与李世民,其后,他作了9年的太上皇。
从史书记载看,李渊的这9年,感受应当是非常复杂的。
一方面,李世民对他并不太好,李渊受过不少委屈。
另一方面,他又亲眼见证自己开创的帝国,被李世民带入盛世。
逍遥岁月,正是李渊想作的。
虽然其光芒为儿子李世民所掩盖,但作为创业之主,李渊的才能、雄心都是毋庸置疑的。
可是,无论是否出于本心,地位既然已经禅让出去,就要自觉退出礼仪之外的所有政治生活。
李渊作太上皇的9年,没有参与任何政治事务,是真的想要“逍遥晚岁”。
然而,逍遥晚岁,气是没少受气。
李渊退位之初,还是居住在太极宫,李世民则仍在东宫处理朝政。
贞观四年,李渊被迫让出太极宫,搬去了大安宫。
史书没有直接记载李渊在大安宫过得好不好。
但是,贞观六年,马周的一封奏疏,则表明了李渊过得真不好。
马周提到,大安宫在宫城右,“墙宇门阙,方紫极为卑小”。
而且在宫外,这让朝见的藩夷,四方来人看起来都不好。
而且,唐太宗热天会去九成宫避暑,太上皇却留在热处。
马周旋即以“圣人之化天下,莫不以孝为本”,直接替李渊鸣不平,表示李世民在孝上有所亏欠。
李世民有容人之量,纳谏之度,并逐步开始有意识缓解父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