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旨太监看着失魂落魄的姜正轩不禁叹了口气,平心而论、姜正轩是个好官,大明朝这样的好官已经不多了。
他担下开仓放粮的责任、开设粥铺稳住了灾民;调动地方财政实力购粮赈灾,亲自跑过去押送粮食,把企图趁机敲诈地方的巡漕御史骂了个狗血淋头,不敢再卡住嘉兴县的购粮渠道。
百姓们看到知县亲自押着一车车粮食进城,原本骚动的人心迅速平静了下来,现在嘉兴的局面已经十分稳定,朝廷得以从容地安置难民、恢复生产,这一切都是姜正轩的功劳。
“三法司的人正在调查粮仓和姜大人这次购粮的程序,圣君在位、朝廷是有法度的,绝不会冤枉了姜大人这样的忠良之臣。”
宣旨太监温言安抚了姜正轩一番,他是跟费瑛混的、知道天子压根没打算处置姜正轩,甚至如果姜正轩表现得好、从此就算入了天子的眼,就此平步青云了也说不定。
“多谢公公关怀,姜某一人的官帽能保下这么多百姓,也算是对得起先贤和师长的教诲了。”
然而姜正轩不知道这里面许多门道,他尽力在嘴角扯出一个难看的微笑,不经朝廷审批就开仓放粮、他在大明官场基本上混到头了,首辅张居正最讨厌他这种不守规矩的官员,姜正轩运气不好还得被张居正当成典型从严处理。
宣旨太监点点头也没有过多解释,锦衣卫象征性地给给姜正轩戴上未锁的镣铐,姜正轩这种体面人是不会逃跑的,真像对待犯人一样对待他只会平白得罪人。
押送姜正轩进京的队伍一出县衙就不得不停住了脚步,嘉兴县各行各业的百姓把县衙里三层外三层地围了起来,乌泱泱的人群看到姜正轩手上的镣铐顿时一片哗然。
“我们是来送姜大人一程的,他是个好官!”
“天子是最圣明的,谁做了坏事、谁是好人他老人家一眼就能看出来!”
“姜大人这样的好官都要被押解进京,真是没有道理好讲了......”
围住县衙的百姓乱哄哄地吵成了一锅粥,半个时辰前,钦差前来捉拿姜正轩进京问罪的消息突然在人群中流传开来,愤怒的百姓很快就一层层地把县衙围了起来。
姜正轩平日里的清廉、勤政和这些天的努力百姓们都看在眼里,大明有一千多个县令,但能像姜正轩这样为百姓殚精竭虑的不会超过十分之一,连这样的县令都要被抓,朝中一定有小人作祟!
姜正轩鼻头一酸、一股暖流从心底一直涌到眼角,感动地险些当成哭出来,就冲这些百姓愿意聚集起来给他一个犯官送行和求情,他姜正轩的官帽就没有白丢。
宣旨太监看着一个个面露忿怒之色的百姓不禁暗叹一声,政绩和数据可以作假,嘉兴县治下的百姓是不会骗人的,姜正轩三年来的仁政已经深深刻在了百姓们的心中。
“出去跟他们说两句吧姜大人?不然咱们怕是出不了这县衙了。”
姜正轩低头紧闭湿润的双眼收拾好情绪,过了半晌方才重新找回朝廷命官的威仪。
鼓噪的百姓们看到姜正轩出面、鼓噪的人群里不禁响起一片欢呼,一个德高望重、两鬓苍白的老者走上来紧紧握住姜正轩的双手。
“小老儿向村里的半仙为姜大人求了一卦,他说姜大人此次进京是‘损上益下、损盈益虚、先难后易、量入为出’,是因祸得福的卦象,姜大人平日的付出不会白费的!”
“那晚生借老丈吉言了。”
姜正轩无奈地笑了笑,他这次要是想因祸得福、非得有一个比张居正地位还高的人出手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