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忠臣逆臣(1 / 2)

史思明大军距离幽州城还有一日!

后方不稳,让此时正在全力对付因为长安失陷后,带着大量胡人骑兵退到河北道李归仁部的史思明只能分兵,他让长子史朝义继续监视李归仁部,自己亲自带着一万步骑往北赶。

就在史思明部星夜兼程开往幽州城时,在幽州以北,却有三支军队正在往南赶!

孙秀荣带着博格达营、博格拉营一万人已经进入到了妫州!

而另外一路,南弓熙的山地营却在檀州以北的镇远军(后世密云县溪翁庄镇附近)被时下檀州刺史、威武军军使雷万春挡住了。

按说以雷万春在历史上留下来的赫赫威名,他应该在安禄山造反属于最早反正的那一批才是。

但孙秀荣显然判断错了,在颜真卿、颜臬卿兄弟带头反正时,身为威武军(驻扎在檀州,后世密云县)军使的雷万春不仅没有起来响应,反而镇压了一批准备反正的“义士”,眼见得是要做大燕的忠臣义士了。

非但如此,他还将前去檀州劝说他让碎叶军从其领地通过的前好友南霁云扣了下来!

反而是在妫州,燕北三杰之一的奚日越倒是大大方方让出了经妫州通往幽州的驿道,他只有一个条件:碎叶军不能进城,他也不会接济粮草。

由于一早就知道无论是妫州,还是檀州,都只有三千人马,还全部是步军,故此,孙秀荣选择了相信奚日越——十年前,奚日越的义父奚怒皆是孙秀荣的盟友,还是有一份香火情的。

东边,白孝德也出动了,他让李怀德统领两千辽东部族骑兵继续镇守榆关,自己带着碎叶营往西进发。

此时,从榆关往东,除了幽州有较多的军力,平州(迁安、滦县、昌黎县一带)、蓟州(蓟县、玉田县、丰润县一带)都只有三千步军,还要遮护境内几个县城,根本无力出来阻挡碎叶营。

时间已经来到至德二年十月初。

燕北,秋寒乍起,红叶飘零。

孙秀荣的大军已经行进在燕山腹地的驿道上(后世216省道),在他身后,驿道上最重要的边墙关口居庸关已经在千百年来唯一的一阵巨大轰鸣声中化为废墟。

没有了居庸关的阻碍,大军得以沿着驿道浩浩荡荡往南开。

居庸关附近的驿道在大唐时代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逼仄,而是一条宽约一丈的一类驿道,由于经此驿道北上是联络像契丹、奚、霫、室韦等部落的便捷之一,也是各部参拜天可汗的驿道之一,还是妫州、幽州之间唯二的联络通道,路况还算不错。

由于北面就是妫州,依着大唐的自负,山中驿道除了一处居庸关自然就不需要再设置更多关隘了。

在居庸关的前面就是昌平县了。

行进在两侧层林尽染的山间驿道上,感受着越发明显的寒意,骑在一匹第二代火龙驹上,三十七岁的孙秀荣竟然有些恍惚。

这是他这缕奇怪的灵魂来到大唐后第一如此接近大唐的腹地。

大唐,号称汉人两大盛世之一(汉唐),人口最多的居然并不是关中,而是以幽州为核心的河北道!

想想也是,自从大汉初立开始,一直到大唐肇始,中原王朝的核心地带都在关洛一带,以汉民对土地的渴求,那里的土地再是广袤,再是肥沃,再是休耕,估计也不能承载更多的人口了。

而在隋朝修建了连通洛阳与幽州的大运河后,原本一河之隔的河北道自然迎来了一波移民的高潮,加上大量征伐高句丽的士兵退回来后就留在那里,让其丁口更是突飞猛进。

实际上,河北道平原面积广阔,河道纵横,北有燕山,西有太行山,东临大海,南有黄河。此时就能容纳上千人人口,依着他孙秀荣的能耐,让人口再翻上一倍也不在话下。

两千万人口,足以傲视群雄了。

就算睥睨天下也成。

这才是让他恍惚、惆怅的地方。

还有,在安史之乱后,大唐国力锐减,对于藩镇都有心无力,遑论其它?历史上若不是史思明自己作死,而是老老实实投靠大唐,世上最强大的藩镇自然呼之欲出。

如果这个人是我呢?

遐想中,右侧山上一枝伸下来的还挂着几片残红的树枝挂到了他脸上,隐隐的疼痛让他顿时清醒过来,与此同时,远处飞来了一骑。

“唉”

孙秀荣将树枝推开,深吸了一口带着残红、腐叶、凉意的空气,面上顿时显出他在大多数时候显现出来的沉静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