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对立,对于李世民而言,这并非好事。
但对于朝廷而言,反到是一件好事。
如果所有人都同心戮力的,一旦某件大事出了差错,其后果必将不堪设想。
而且,这样还极易出现朝臣的权力,要盖过皇帝。
就好比朋党。
当然。
在当下,朝廷之中到还没有出现朋党。
毕竟,唐国这才建国多少年,如果这个时候出现朋党,即便李世民被人奉为明君,可真要是朝廷之内出现了朋党,李世民这个明君,指不定就要成了别人嘴中的昏君了,来一个大刀阔斧般的斩斩斩了。
而且,在这个时候出现文武对立,这不是让吐蕃人以及土谷浑人看笑话嘛,所以,宝座上的李世民,见文武又对立起来后,这眉头就紧皱了起来,明显是非常的不高兴了。
丢人啊。
可要是不丢人,那禄东赞所请,必将如其意,这并非李世民所想看到的。
眉头紧皱的李世民,频频看向站在众朝官后面的李冲元。
其实。
李冲元也早已接收到了李世民投向他的眼神。
李冲元到是想站出来,可这么一场好戏要是不看看,他又如何知道,关于下嫁公主至其他国家,用和亲的方式来延续国家安稳的人到底有哪些呢?
不言而喻,房玄龄是主要人物。
其次,就是其他的一些文官了。
至于武将,就目前而言,李冲元还没有见到哪一位武将支持以和亲的方式来求得国家安稳的。
事实就是如此。
如果没有了战事,武将必将势弱,文官必将势大。
所以,武将们心中其实最为清楚。
自然而然的,他们也不希望用和亲的方式,来求得国家稳。
甚至,他们愿意领兵出征,哪怕应对像吐蕃这样的强大国家,他们也在所不惜。
至少,就吐蕃的实力,放在众武将们的眼中,那也只是强大一些罢了。
想当年。
突厥如此强大的国家,都被他们给灭了,搞得突厥大部都投降了,小部逃亡西域之西去了。
突厥他们都不怕,他们又怎么可能会惧怕吐蕃呢?
虽说吐蕃国难以攻入,但众武将们心中却是一直有一个想法,那就是领兵出片,攻入吐蕃国境内。
即便攻不下吐蕃,也好为自己的子孙后代谋福谋官谋爵。
朝堂之上,纷争不断。
你一言我一语的。
大部分的文官,支持和亲。其支持的人数,占据了众文官的三分之二人数了。
仅有三分之一的文官并没有发表任何的意见,哪怕朝堂之上吵得不可开交,他们也没有站出来。
就好比长孙无忌,他自始自终,都没有站出来说过一句话过。
众武将们,个个都义愤填膺般的,撸起袖子像是要干上一架的架势。
反观那禄东赞等人,一直站在最中央,瞧着唐国内部的纷争,眼中透着一股看热闹的情愫,但心中却是显得有些焦急与烦恼。
他没有见到所有人支持他们吐蕃迎娶唐国公主的情况,反到是仅看到了大部分的文官支持罢了。
这让禄东赞心中有些担忧,担忧此事不得成。
至于土谷浑的使节伏亥,他的脸上什么表情都没有,更是什么话也不会说。
他知道他们土谷浑的情况。
就他们土谷浑,夹在吐蕃国与唐国之间,实属两难之地。
虽说,就当下而言,土谷浑乃唐国的属国。
可真要是吐蕃国想要找个什么借口攻打他们土谷浑,更或者说要灭了土谷浑的话,他相信,唐国定会出兵相助。
但他更相信,唐国虽说会出兵,但铁定不会往死里帮。
唐国没有灭了他们土谷浑,这就已经属于烧高香了。
真要到了吐蕃国要灭了土谷浑之时,他坚信,唐国出兵之后,一定会占领土谷浑。
夹心饼干,这就是土谷浑目前的状态。
可要是没有宗主国的庇佑,他更是坚信土谷浑铁定会被吐蕃所侵吞。
伏亥表面上看是一个使节,但实际从其名字就知道,他乃是土谷浑的皇室中人。
此次。
他派来唐国已经有半年之久。
半年时间里,他一直在东奔西走,送出去了大量的钱财宝物,也仅是见到了李世民一面而已。
土谷浑想求请一位公主下嫁到土谷浑,好以这样的方式,来维系两国的关系,更或者想让唐国永久性的庇佑他土谷浑。
土谷浑没有资格说什么话。
虽说是一国,但也仅是唐国的属国罢了。
李冲元一直在关注着吐蕃使节禄东赞,以及随他禄东赞而来的几人。
至于土谷浑的使节伏亥,李冲元直接略过了。
‘看来,禄东赞也知道我朝廷内部有大部分的人是不支持下嫁公主的事情,这么说来,众武将们肯定是猜测李世民是不想下嫁公主的,要不然,这么多武将在这个时候站出来,这其中必然是有其原因的。’
李冲元在思索着。
思索着这些武将站出来反对,是不是他们猜到了李世民的想法。
李冲元猜不到李世民,也看不透他的想法。
李世民如何想的,李冲元真的一点都不清楚,只能用猜的方式来揣测他李世民的最终想法。
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