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铁开始,说炼铁已经不合适了,说炼钢更合适。
高炉中,一炉铁还未烧完,暂时不好腾炉加铁。
李孟羲对一众匠人道,“炼铁炉还是少,可再多建几个大的,再另建一个小的,越小越好。”
之所以要建一个超小的炼铁炉,李孟羲有自己的考量,现在的当头要务是大量生产犁具好为春耕作准备,因而要大量生产,同时,生产归生产,技术研发归技术研发,两不耽误。
小的炼铁炉,因为炉子小,可以很快速的炼铁,方便用于技术研发之用,而要是大炼铁炉,光预热就得半天。
之前让铁匠生产的一个个小的闷炭用的铁盒子,那是为了批量烧制不同种类的木炭,目的是一样的。
炼铁炉一时未腾出来,李孟羲回想着灌钢法的工艺,好像是,灌钢法的更具体流程是,地上修一个铁范,然后将铁水流入铁范,再置数枚生/熟铁片入范中,待铁片融化,拿棍子搅拌。
李孟羲恍然想起,灌钢法是生铁与熟铁相混,那到底是,熟铁化汁放生铁片,还是生铁化汁,放熟铁片?
到底是哪种?李孟羲迷茫了。有限的知识在此处有了漏洞。
走到炼铁炉那里看,炼铁炉前,本有一个铁池,铁范已有,可,待铁水从炉子里流出来,那到底是生铁汁还是熟铁汁?
想不明白,李孟羲只能向匠人们求助。
匠人则是说,铁出炉,必是生铁汁。
这个“必”,有点让李孟羲不解。
铁料出炉,若必是生铁的话,那如果将一堆熟铁刀放炉子里烧化成铁水,那么,熟铁刀化成的铁水,是熟铁水,还是生铁水?
一想,还是生铁。
因为哪怕是熟铁的刀只要放炉子里加热,里边炭在烧,熟铁过一遍炉子,就都成生铁了。
到这里,技术细节清晰了,出炉的既然必是生铁汁,那若用灌钢法,直接往丢熟铁片就行。
——
等一个半时辰后,一炉杂铁出炉,铁水顺着沟槽缓缓的流入铁水池中。
李孟羲立刻将准备好的几把熟铁刀丢了进去,静待其融化。
本以为,万无一失,只要刀条化开,灌钢就成了。
可是,等了良久,眼瞅着池里的铁水由明亮降温到通红,再渐渐暗淡,老长时间,铁汁都凉了都凝固了,丢进去的几个熟铁刀条,只见烧红,只见软化变形,没见化成水。
李孟羲都迷茫了。
他挠头苦思冥想不得其解。
不是说铁汁流入范中,然后丢几枚生/熟铁条犁就行了吗,但为何,铁条没能融化。
难道是铁条没有深入到铁水里?可也不对啊,都把刀条深插入池子里,然而池下的部分,还是没化。
迟迟想不明白的李孟羲,他抬头看着围了一圈的铁匠,无奈的随口问了一句,“你们可知,为何熟刀条插入生铁汁中,刀条未能化开,这是为何?”
铁匠们都笑了。
“肯定不成啊,能会化的了?”
“化不了。”
“生铁不耐烧,熟铁耐烧。”
“反过来,反过来就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