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习惯了每日听着鸡叫声醒来,突然换了个地方,没鸡叫声了,一时不习惯,一下睡过头了。
李孟羲草草吃完早饭,他走出帐,外面阳光刺眼,看样子天不早了。
或近或远的有操练声阵阵传来,热闹非凡,好奇之下,李孟羲循着声音走了过去。
来到地方,李孟羲一眼就看到了背着身的刘备和关羽,还有小砖,小砖扒着刘备的脑袋骑在刘备的肩头,就数他看的高。
李孟羲嘴咧了一下,心说刘备你就宠着他吧。
主营在东围堵东门,训练场在营寨以西空地,隔着营寨,黄巾无法看到操练过程。
李孟羲走过去,“小砖,下来!”李孟羲觉得弟弟爬刘备脖子上不好,不成体统,就叫弟弟下来。
听见李孟羲声音,刘备就看过来,小砖也看过来。
“俺不下来!”小砖嘴一嘟,抱着刘备的脑袋抱得更紧,一副不怕李孟羲的样子。
李孟羲就要训斥,刘备笑了,“你管他干做甚。”
李孟羲张了张嘴,无话可说。
站在一旁,李孟羲看向练兵场。
训练场人很多,一队队分的很开,目力所至,到处都是操练的人。
再仔细去看可以看到,有梯子的对,梯子上盖着盾,来回冲跑,显然,是在练龟甲攻城梯战术的抬梯阶段。
旁有一什长,跟着攻城梯队,边跑边咋呼,“跟上了!手里的盾,提起来!挡住腰,不准垂下来!”
龟甲攻城梯战术可以用盾盖梯,让攻城梯可以成为防御器具,防御住从上方射下来的箭雨。但实战中,攻城队还是有防御破绽,排头抬梯子的两个人,还有梯子左右的人,容易被来自前方和左右的箭支伤到,所以有专门针对这一缺点的战术调整。
攻城之士最佳的兵器配置是刀盾,盾是必不可少,一人一面,盾最重要是用来防御流箭,哪怕是重甲士不怕流箭,盾也必不可少,重甲士的铠甲不会被箭支射穿,但城头倒下的热油浇到身上,重甲士跟普通士卒没多大区别,此时,盾头上遮掩一下,能保全性命。
为增强保护,抬攻城梯的排头两人手中的盾要举起,举到与胸齐高,以抵御迎面射来的箭支。
抬攻城梯的人,在左边的人,盾就举在左侧,盾和胸齐高,在右的人,就把盾举到右侧,以抵御左右流箭。
之所以必须要把盾举起,因胸腹乃要害,要优先防御。
至于腿部,被箭射中顶多是个外伤。
龟甲攻城梯上的盾不仅只有提供防御这一个作用,还有另外一个作用,梯子上的盾牌卸下来之后,可以作为备用的救护物资。
何为备用的救护物资?指龟甲攻城梯到城墙下之后,把梯子一抽,哗啦一下盾卸了一地,盾都掉在了城墙脚下。等攻城战开始,城墙下会有很多中箭倒地哀嚎的人,有战时规定,对于这些中箭的伤员,应该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可以找两面盾往伤员身上草草盖一下,以防不能活动的伤员成了靶子,被活活射死。
此时,龟甲攻城梯缷盾之时满地丢的盾牌,正好随手就可以拿起来遮掩伤员。
这边李孟羲在留神看,那边,什长又吼,“左第四个,出来!”
李孟羲还以为左第四个是犯错了,喊出来批评的。
接下来的事,出乎李孟羲的意料。
被叫到的那个人撇下梯子跑了出来站在一边,攻城队抬着梯子依然往前跑。
李孟羲看的茫然,拉了拉旁边刘备的衣袖,指着问,“那处,攻城梯半途跑出一人,是何意?”
刘备循着李孟羲所指看去,而后道,“攻城之时,梯未近城,时有抬梯士卒为流矢所伤,十人抬一梯,一人中箭,则瞬息拖累整队。
故,应练退队法。
何人中箭,立退队,不拖累整队。此乃云长今早所增补之法。”
听完,李孟羲点了点头。
本以为,龟甲攻城梯战术已经趋近于完美了,改无可改了,没想到今日练兵,竟还能再有新法。
攻城梯退队法,说起来很简单,一群人一块抬东西,本来四平八稳,要是突然有脚下一绊,一下就把整个队伍带倒了。
龟甲攻城梯上面覆盖的盾牌,是由抬梯子的人手穿过阶梯用手拽着卡在梯阶上的,虽说不至于晃下就掉,但突然有人失力,影响整个团队的节奏。
跑着跑着就中箭的情况无可避免,中箭的人是一定会影响攻城梯队的速度的,所以要尽可能让此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谁要中箭,立刻松开梯子往边跳开,省的添麻烦。
可如此以来,似乎又有一个问题。
梯子就那么大,抬梯子的人就那么多,少一个抬梯子的人,影响不大,少两个,也影响不大,可少一半呢,万一某支攻城队被敌军集火,抬梯子的一半人都中箭了,此时,剩下的一半人手还抬的动攻城梯吗?
所以,还应该有替补程序。
中箭的自动撇下攻城梯退下,攻城梯后边紧跟着的刀盾队,立刻派人补上。
李孟羲把想到的这一点说了出来。
刘备笑了,手指向一处,“此处我和二弟也料到了,看那,不就在练替补吗?”
李孟羲转头一看,还真是。
另有一队攻击梯队,什长不停的把人从抬梯队列中喊出来,每喊出一个,后边就立刻有刀盾兵举着盾快步往前跑,先是手摸上攻城梯,然后跟着跑一截,跑到速度一样的时候,再趁机切进去。
行动之间,颇见章法。
李孟羲见此一幕,忽然就想起了一项运动——接力跑。
接力跑的时候,接力棒的传递是重中之重,后边的人要把接力棒传给前边的人,是跑快一点能传的稳,还是慢一点传的稳?
答案是,不在于快慢,在于相对静止。
假设,后边的跑的速度是五米每秒的话,接棒的人如果不动,那么相对速度就是五米每秒,等于接一个高速移动物体。
正确的做法是,接棒的人也跑起来,跑到五米每秒,然后两下速度相等,等于静止交接,非常稳妥,接力棒不容易掉。
现在,换成抬梯过程中的人员替换,跟接力跑一样的原理。
替换抬梯,此一处,看似简单,实则很容易出错。
攻城梯是被抬着往前快速跑动的,后边的人想要补入,正确动作只有一个,必须把自己的速度和攻城梯的速度保持一样,然后且入抬梯队列之中的时候,不能停,且不能放慢速度。
不然,一停一慢后边的人就撞上来了,一下混乱。
接力跑不是毫无难度的,这就意味着,动作不严谨不经过训练,几乎必然出错。
每加入一个人,攻城梯队就发生一次碰撞和急停,每加入一个人就顿一下,极其影响攻城梯的速度。
攻城梯行进速度影响的是兵力投放效率,最终影响的是伤亡和攻城成败。
真让人没想到,接力跑竟然在冷兵器战争中能用到,用到的地方竟然是抬攻城梯。
令人奇怪,接力跑这项运动,到底是现代才发明的运动,还是古典运动流传下来的形式,未知。
难怪说,运动跟战争有密切关联呢。
李孟羲再往攻城梯队那里看,他果然看到,在交替抬梯的时候,频频出现状况,
有的人切入攻城梯队之中的时候,猛然停了,后边的人咚的一声撞上去了,立刻引起三五人的混乱和后续整个抬梯队的混乱。
还有的人倒是没有直接停,但切入抬梯队伍中的时候,没有控制好速度,速度一下慢了很多,后边的人还是撞上了,又是混乱。
李孟羲看了一会儿,碰撞已数起,这样不行,攻城梯抬的磕磕绊绊,快不起来。
李孟羲抬头看刘备,发现刘备也朝攻城梯队那边看,但刘备没反应,好像觉得正常。
李孟羲忍不住了,他唤刘备还有关羽,一起讨论。
四人围在一起,在地上画图讨论。
“是这样,我看后边的人上前接替抬梯的时候,屡屡生错。
此中有微妙处,不与士卒讲明白,练一天也不能练好。
此中有一微妙道理,道理为【相对速度】。
何为相对速度?
两马疾驰,迎头对冲,两马皆颈折而死。
一马疾驰,一马静立,疾驰之马迎头冲撞静立之马,两马皆伤。
两马同向,皆疾驰,后马追前马尾,纵碰撞,力微乎其微,无伤。
于攻城梯依然如理。众人抬攻城梯奔走如飞,梯重且快,几如奔马。
一人若对面迎梯而来,触梯则如被撞,不能把持,于是难以抬梯。
若一人与梯同向,然其速不达,其冒然且入,其速慢,而背后人快,快慢不协,必生碰撞。
近梯之方寸之间,两人碰撞,波及数人,数人乱,则全队乱。
故,此中微妙在于,欲往抬梯之人,必速达且时时谨记不能稍有迟慢,尤其且梯而入之时,此时,其要跨步,要抬手扶梯,要跟队前,一息数动,极易错乱。
故,要于此处,重加操练。”
李孟羲话说完,刘备关羽眉头方舒。
李孟羲说相对速度,说法令人新奇,耳目一新,且一听就明白道理。
刘备沉吟良久,“同向且速同,相对如静。嗯,照这样道理,若我纵马奔驰,旁有一箭射来,箭快与我马快等同,此时某顺手一抓,岂不抓之如静?一抓而入手?”
李孟羲笑了,刘备的悟性相当不错,“然也!”李孟羲抚掌赞到。
刘备思路大开,眼睛一动,又忽然道,“于兵击之时,若二弟青龙刀削来,我欲阻他刀势,提剑撩之,剑动向二弟也,若此时,我不用撩,剑动向己,”说着,刘备双手伸指做双剑状比划了起来,“二弟刀来,我顺着朝我这向斜劈,半劈半荡,偏他刀势,岂不易尔?”
刘备面有微微激动之色,仿佛武林高手一朝领悟了绝世武功一样。
而李孟羲有点懵了,剑击术,他也不懂啊,什么撩的劈的。
好半晌,李孟羲隐约弄明白了刘备大致说的什么意思了。
是这样,青龙刀和双股剑的对决,砍劈撩砸的,乱七八糟的,比较复杂。
简化一下,简化成两支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