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君友好奇了,“查它干什么?就算它真跟大顺有勾结,似乎没啥影响吧。一个钱庄能顶多大用?”
“你不懂,用处大了去了,我也是年前才勉强弄明白。”杨嗣昌忧心忡忡。
谢君友不关心这个,随口问起西安知府空缺了大半年,现在新官上任了没有?什么来头?
杨嗣昌更难受了,说没人愿意来,位置还空着。
明末卖官鬻爵,任人唯钱,官员选任前金银珠宝贿赂当道,崇祯帝并非一无所知,他自己也哀叹“新进士选馆,将城内金子换尽矣!”。虽然如此,他可没办法扫除积弊。
有花钱买官的还有花钱拒绝做官的,没人愿去贫苦以及流寇肆虐之地履任,于是后来崇祯帝逼不得已只能让他们拈阄,阄上书明何州何县,抽到的一律即刻赴任,不准逃避。中选者个个愁眉苦脸,从积极行贿求职到被拈阄授官,又是桩少见的奇事。
就这种官,你说他们里面有几个会忠君报国?
谢君友感慨一番,劝老杨迷途知返,继续为逆明做爪牙不会有好下场。
杨嗣昌何尝不知大厦将倾,万历末年他在户部任职时就说“民穷财尽,今日百姓尚知讨贼,尚可催科,只恐百姓自己作贼,谁为我皇上催科者?”
百姓自己作贼六字,十年来不幸而中。
“谢将军,贺人龙、白广恩那几位在大顺做了什么官?仍然带兵吗?”
“最新简报还没传来,我不清楚。制台,以你本事,在大顺干个三五年不难入阁。私下里说呢我是不希望招收太多前明余孽,这显然会挡了我的官路呀,你看现在,闹不好贺人龙、白广恩还要骑在我头上发号司令,我能服气么?可是没办法啊,要以大局为重。制台,大统领非常看重你,比洪承畴还要高看一眼。”
杨嗣昌比洪承畴早六年中进士,但起初官路却没老洪顺利,原历史线要到崇祯九年当了兵部尚书才反超。
杨爹做陕西三边总督时提拔了洪承畴,有了这份渊源,两人关系本来很好,书信往来彼此之间“台台”“老大人”热乎得不行,私信之中还有不少互相对口供糊弄朱由检的套路。
只是后来随着杨嗣昌“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的策略提出,两人友谊小船就翻了。至于是耽误了老洪“养寇自重”还是加派新饷盘剥百姓惹了老洪不高兴,种种内情就说不清楚了。
另外,原历史线洪承畴投鞑后家眷老小没被牵连砍头流放的原因,鸡汤段子说是夫人和母亲乃至兄弟子侄大义灭亲,同洪承畴一刀两断,其实想想都知道这些行为毫无卵用,主要原因是有人保。老洪的一个亲家当时是尚书,南明时更入了内阁,还有三个亲家同样是高官,其他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多到不用提了。入清后,洪家老老少少欢天喜地到京城享福去了。
这次洪承畴提前六七年改换门庭,关系网经营的还没有像原历史线那么牢靠,为家眷安危考虑就全迁到怀庆了。
谢君友讲了讲老洪投顺经历,直言他当初在陕西干的太过分,顺军内部颇有怨言,大统领就把他打发到辽东算是戴罪立功。又说杨嗣昌相比之下清白多了,大统领又看重,投过来后保证前程似锦……
这边还在试图招降,外面来报,杨嗣昌的亲兵聚众抗捕,双方打起来了。
杨大人拍案而起,怒喷谢君友为了屁大点事搞出这种局面。
谢营长跳起来,指着杨嗣昌鼻子大骂不守规矩必然是死路一条,不服就滚出城外集合队伍真刀真枪干一场。
两人吵吵了一路,赶到客栈时,战果已出。
明军三死五伤被俘二十二;顺军七死十二伤,损失惨重。
这祸闯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