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困难总比办法多(1 / 2)

[[第76章 困难总比办法多

辽军和顺军握手言和,只偶尔放两炮做个样子。

吴襄和短毛畅聊了三天后收到消息,朝命让他带队返回京师。

随着确认了皇太极出征,李自成花出去的那些银子总算开始起作用了。宣、大及京师附近逐渐加强战备,预防鞑子再次破边入寇。

宣大总督张宗衡被调回去了,山海关总兵尤世威也停下了脚步。刚要去宁夏做总兵的祖大弼被京师暂留,不知他要是对上大凌河投鞑的刘天禄、张存仁、祖泽润、祖泽洪、祖可法等人打还是不打。

另外,不出意料祖大寿婉拒出关,崇祯帝无可奈何。

最令人惊讶的是,朝廷动议要再次招安短毛贼。据说还是朱由检亲自提出来的。

上次太原招安两方都没啥诚意,这次朝廷暂时没开出条件,不知是不是来真的?静候佳音。李自成初心不改,仍然愿意当崇祯帝的女婿或者姐夫

一场突如其来的雨打断了李自成的瞎琢磨。

同时让吴襄动起了一丝歪念头。顺军火器强,这雨一来可就废了,不就相当于卸了短毛两条腿?他还拿什么跟辽军打?

火枪上装备的刺刀能破甲?那个造型稍显别致的雁翎刀能破甲?

祖宽、杨国柱等将领不停撺掇总兵开战,老乌龟有些动摇。

问题是两军阵前横着一条河,太碍事了。

吴襄脑子一转,邀请大统领去大名县里躲躲雨,李自成说我要和兄弟们同甘共苦,谢绝了。

打,还是不打,这是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没等吴襄考虑清楚,外面消息传来,顺军已经拿下南乐县,全员开拔进城去了。

“短毛居然如此卑鄙!”

吴襄骂骂咧咧的赶紧跑去大名躲雨。

……

从天启七年(1627)至崇祯六年(1633),大明旱灾区域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比如崇祯二年,旱灾区主要在陕北,汉中府、西安府及延安府南部没啥问题。

因此陕北灾民们从“拥道告赈”,转而“张旗鸣金”,再到暴动杀官,明末农民战争就是这样形成的。

以万历年稍微准确点的人口算,延安府境大约160万人口,而拖家带口的“流贼”约20万。也就是说差不多八分之一的人口不事生产,以“打粮”为生。

崇祯四年开始,旱灾区逐渐退出陕北。天气的好转再加上朝廷赈济和武力镇压多管齐下,不愿投降的农民军大多数陆续转战山西。

山西平阳府相对粮食充足,不光能供养自己三百多万人口,向来也是陕北主要粮食来源地。所以农民军进入后吃得饱穿的暖,在官军围剿下来来回回四窜就是不愿回陕北。

崇祯六年,农民军的活动范围包括非灾区的泽州和潞州。但山区粮食显然不够吃。所以同一年,他们又进入北直隶的顺德与真定两府。真定府是崇祯元年的旱灾区,但在崇祯三年至崇祯六年风调雨顺。

原历史线,在官军重兵围剿下,北直隶地区农民军退守卫辉府之太行山区。“贼踞林县山中,饥民相望而起。”

卫辉府北部的林县虽然缺水,但与崇祯年间的旱灾无关。所谓“饥民”,纯粹是朝廷、衙门等苛政人为制造出来的。

不过这次李自成提前拿出大笔银子启动丐版“红旗渠”工程,他们生活还过得去。或许当地人将来还会继续以建筑施工闻名全国。

那么灾区与山区的粮食短缺,原历史线农民军为何不进入非灾区或更为富裕的平原区觅食。事实上,崇祯五年冬,李自成曾率部从山西泽州攻打河南怀庆府,试图打开进入非灾区觅食的通道。

然而,非灾区的官军防御力量强大,城墙高厚,易守难攻;在非灾区的乡村,民众在乡绅带领结寨筑堡,团结一心。有食之区并不一定是合适的觅食之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