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眼光和气魄不足(2 / 2)

这些话如果是旁人说出来,他们肯定会嗤之以鼻,认为是谣言。

但是这些话从崇祯朝的内阁大学士口中说出来,哪怕这事儿听着如此的离奇,仍然让人不能不相信。

这些事儿算得上是国朝秘史,没有一定级别的人,压根儿很难得知其中的细节,也无法获知事情发展的全貌。

傅冠见大家都听得认真,索性放下笔来,认认真真的讲述起来。

“微臣曾经仔细思考过,当时李自成进北京,无论他自己的主力,还是他派遣的偏师,所到之处基本都是望风而降。”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微臣认为,当时朝廷上的主要大臣,实际上都已经意识到,大厦将倾,改朝换代之时已经到了。”

“所以李自成进北京才会如此轻松,因为大家都争相向新主投靠。”

“此事恐怕已经在朝野上下形成一种默契和共识,当时估计只有我们的崇祯陛下没有感觉到这一点。”

“所以李自成进北京,几乎是全城欢呼,被迎接进去的。”

“微臣曾经大致计算过,北京失陷之后,就微臣所知,全国各地为崇祯陛下是殉难守节的人,加起来只有二十余人。”

“说明当时人心已经都在李自成身上,大家都认为这是又一次改朝换代。”

“所以在李自成进了北京之后,河北、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地几乎是望风而降,传檄而定。”

“本来天下大事也许就此定音,只是没想到李自成眼光有限,气魄不足,即便是进了北京城以后,仍然没有当自己是皇帝,仍然当自己是一个流寇。”

“李自成进了北京之后,并没有及时转变政策,而是继续沿用原先流寇时期的思路,大肆拷饷,并且拷饷并不只是局限在北京,而是在李自成统治区内广泛进行。”

“全国各地的士绅,本来兴高采烈的庆祝新朝的诞生,结果没想到自己首先成为新朝待宰的羔羊,顿时大失所望。”

朱弘栋明白傅冠讲这番话的意思了,他若有所思,同时联想起后金入关之后的政策。

“李自成政策上犯了巨大错误,军事上同样如此,当时他的重兵压根儿就没在北京,北京这边只有十万人左右的部队,同时接收的崇祯朝各路降兵,压根没有进行整编,直接加官进爵原职留用。”

“所以后来吴三桂引清军入关之后,这些崇祯朝的降将纷纷背叛,李自成的军队才会根本组织不起抵抗,一败涂地。”

“李自成失了天下士绅之心,所以他被清军打败之后,各地群起蜂涌,全都在杀贼复明。”

“而清军当时政策就很开明,大量吸纳明朝的降将和降官,基本上全都是原职留用,甚至加官任用。”

“所以清朝的进展就很快,只用了半年不到的时间,就将统治区扩展到长江之南。”

“如果不是清朝倒行逆施,搞圈地、投冲、逃人、剃发易服,也许现在,清朝已经坐稳了江山。”

傅冠的话说得意味深长,在最后冲着朱弘栋说道。

“殿下,殷鉴不远,我们切不可重蹈覆辙。”

朱弘栋郑重的点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