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眼光和气魄不足(1 / 2)

“李自成为了夺天下,曾经喊出过一句口号,闯王来了不纳粮!”

“正是因为这个口号,让他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这是他快速壮大的一个原因。”

“他喊出了不纳粮的口号,也确实开出了三年不纳粮的政策,李自成的军队也确实严格的在执行这个政策。”

“但正因为他的这个不纳粮的政策,所以李自成庞大军队的日常消耗,没有正式的来源。”

“李自成后期招纳大量的崇祯朝官兵时候,往往都要给这些投降的官兵开出赏格,同时还要维持自身体系的运转,这些都需要大量的钱粮。”

“李自成不收税赋,这些庞大的支出就需要另找办法弥补。”

“微臣后来通过各地的门生故吏寄来的书信,了解到李自成军队在各地的做法。”

“微臣发现,拷饷一事并不是起源于北京,而是李自成军队的惯常做法。”

“李自成军队到了一地,首先会抓捕当地的士绅,每家给定额,要求限期支付粮饷,否则就要上刑抄家。”

“李自成到一地,便拷饷一地,一直如此,并且将这个做法一直延续到进了北京城,称帝做天下之后。”

朱弘栋听傅冠说到这里,就已经明白,李自成其中一个关键的败因应该就是在这儿。

傅冠继续说道。

“微臣分析李自成进京前后的做法,以及周边的一些人的书信反馈得知。”

“当时李自成在周遇吉手下先碰了一个硬钉子,在宁武关血战七天七夜,最终得了一个惨胜,屠整个宁武城以泄愤。”

“虽然得胜,但其实此时李自成估计已经心生退意,不想继续往前走了。”

“因为如果他想要打到北京,还要闯过大同、阳和、宣府、居庸等有重兵把守的关隘。”

“结果就在此时,大同总兵姜镶的降表到了,随后宣府总兵王承荫的降表也到了。”

“李自成大喜过望,这才决定继续向北京进发。”

“结果他走到居庸关,大太监杜之秩和总兵唐通开门归降。”

“到了北京城下,其实李自成看着高大的北京城,同样心有退意。”

“然后太监曹化淳打开了北京外城的广宁门。”

“即便如此,李自成仍然没有下定决心进北京,还在跟崇祯陛下谈判,想要一个西北王。”

“结果谈判破裂的当天晚上,兵部尚书张缙彦主动打开正阳门。”

当初李自成进北京的各方面细节被傅冠娓娓道来,朱弘栋听着也惊呆了,他没想到李自成居然是被带路党一路送进北京的。

李自成这一路上,但凡有一个大臣稍稍坚持一下职责,李自成可能就会打消念头,乖乖的回去继续当流寇。

白虎节堂里的其他幕僚和众多亲卫,同样惊得目瞪口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