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迎接2(2 / 2)

张楷人老成精,哪里不明白张璟在戒备什么,闻言哈哈一笑,端起茶杯,笑眯眯的呷了口茶,“老夫今年正好六十,年过花甲,所谓老不以筋骨为能,本镇之事,可要多靠怀瑾了,老夫即便有心,怕也是力不从心啊。”

嗯?张璟一愣,这老先生什么意思?莫不是在试探自己?张璟心里多留了个心眼,根本不接话,官场之上,波谲云诡,政治上幼稚、不成熟的都倒在了前进的路上。

为官者,谁不想礼绝百僚?但想归想,没有那个能力,就不要去妄想了,不论为官还是为人,都要有自知之明,当野心超过了能力后,身败名裂便已经在眼前了。

张璟素有自知之明,对于自己的能力有着深刻的认知,他才不会这山望着那山高,脚踏实地才是他现在的当务之急。

说句难听的,他一个武臣,虽然是一镇总兵,但在官僚集团眼中,也不过是守户之犬而已,用得着的时候,丢几根骨头,用不着了,自然是鸟尽弓藏。正因为张璟对此有着清醒的认知,所以对张楷的话是半句都不信。

自前宋以降,文官什么时候瞧得起过武臣?

张楷见张璟谨慎,遂也不再多言,他虽然是试探张璟,但却也没什么坏心思,正如他所言,今年他都六十岁了,说句难听的,活一天就少一天了,不知道哪天,眼睛闭上就睁不开了。特别又是在苦寒的边地,条件更加艰苦,对他这个老人家当然也就更加不友好。

他认为张璟是个可造之才,而且欣赏张璟的忠直,朱祁镇复辟之日,敢在朝堂上直斥国贼的,满朝上下,也就张璟一人而已。

张楷是一个传统的士大夫,所谓“言士者,有德行之称”,德行高尚,是士大夫这一群体的重要特征,张楷正是如此,他们有正确的人生追求与价值判断,怀有忠信这样的美德,并且始终在生活中身体力行,努力做好自己,绝不蝇营狗苟。

所以,张璟倒是有些过于敏感了。张楷是真的见才心喜,想要好好早就张璟一番。他们这些有着高尚品行的士大夫并无什么门户之见,有教无类才是他们的追求。所以,张璟是武臣对张楷而言根本没有任何影响。

他看重的是张璟的品行、才能,而非张璟的身份。

士大夫这一阶层,从来就不仅仅是文人。

这一点在于少保身上体现的也是淋漓尽致,真以为是个人物,就能让于少保给他取字吗?于少保给张璟取字,至少表明了两层意思,第一,自然是说这个年轻人不错,我看好他;至于第二层,则是告诉他的那些同道,何为“同道”?

士大夫精神最突出的亮点,是国家、民族的利益高于一切,每当国难临头之际,都是他们前赴后继、救亡图存之时,这便是他们追求的“道”,只要有相同的追求,都是同道,他们所追求的“道”,已经超脱了狭隘的人本、阵营等一切界限。

这是一个广泛的概念。

张璟即便囿于自身的修养、学识,达不到成为于少保等士大夫“同道”的程度,但至少已经初步具备了这样的资格,得到了士大夫这一群体的初步认可。

这才是于少保真正的用意,当然也代表了他对张璟的期许。张璟到底能不能成长到那样的高度,这需要张璟自己努力,但这道门,于少保却已经帮张璟打开了。

“时间不早了,晚辈不打扰中丞了,”吃完饭后,张璟主动告辞,“中丞一路鞍马劳顿,还请早点歇息。”

“哈哈,”张楷闻言一笑,“我等为官之人,身负王命,有守土之责,报国之重,一点劳累又算什么?不过,人老了,便不能以筋骨为能咯,老夫这把老骨头可比不得你们年轻人了,这国事,终究还是要托付给你们啊。”

听着张楷这别有深意的话,张璟一时间倒也无法接口,让他说什么?这个时候,他明哲保身都来不及呢,哪里敢有什么非分之想?

就算有什么想法,也不能表现出来不是。

“这人年纪轻轻的,倒是滑不溜手。”回到房间后,张家老仆有些好笑的对张楷说道。

张楷看了张福一眼,摇摇头,“宦途凶险,小心自然无大错!于少保如何?还不是拙于谋身,险些命丧于宵小之手。张怀瑾年纪轻轻,就能有此城府,着实不错。”

“哦,这么说,老爷今晚不是试探他?”张福眨了眨眼睛,问道。

“当然不是,”张楷正色说道,“可造之才啊,老夫见猎心喜。”

“可他是武臣啊!”张福不由说道。

“武臣如何?文官如何?”张楷转头,看向窗外,圆月悬于半天,洒落一地清辉,“月圆月缺,皆为玄兔也,岂不闻月有阴晴圆缺之故耳?”

“哦,哦。”张福眨着眼睛,也不知道明不明白自家老爷的意思。

张楷也不多解释,自宋已降,东华门外唱名者,方为好男儿的观念已经根深蒂固,武臣的地位愈发低下。本朝虽因开国、靖难之故,而形成了领一时风骚的武勋阶层,但随着那些有功于朝廷的勋臣们相继辞世,他们的后代却已经无法重现父辈的荣光了。

其实,何必囿于门户之见?能者上,庸者下,乃是千古不易之理,可惜!张楷叹气,以文治武已经成了惯例,想要改变,何其难也!

“明日到了绥德,总算是到了地方,”张福帮自家老爷打来热水,服侍他开始洗漱,“老爷还打算去榆林看看吗?”

张楷摇摇头,“老夫去了榆林,张怀瑾怕是要睡不安寝,老夫还是不做这个恶人了。况且他做的着实不错,老夫又何必去添乱?国事为重,只要他能办事,把事儿办好,老夫可不管他是文是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