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筑城3(2 / 2)

鞑贼就算有那么仨瓜俩枣的人马冲破了榆林防线,也成不了什么气候。

别忘了,榆林后面还有绥德卫,绥德卫后面还有延安卫,真以为这两卫是吃素的?

所以,无论从哪里说,边墙修起来,都是大大的有利。

怎么修?这就需要张璟统筹了,起码也得朝廷同意,即便朝廷拿不出那么多银子来,至少也表示一下嘛,这可是利国利民的好事,边墙一起,便可以保一方百姓平安,有什么好犹豫的?

张璟此行,便是勘察路线,做到有的放矢,上书的时候,也能够有的放矢。

出了榆林城,张璟率人往北行,还不到十里,眼前一座不高的山脉引起了张璟的注意,张璟纵马而驰,来到山脚下,然后下马爬到了山上,山势不高,但此地地势开阔,这座不高的山就显得鹤立鸡群了,不远处榆溪河穿过一道峡谷,奔腾而过。

“此乃何处?”张璟转头看向樊斌。

“启禀总戎,”樊斌是土生土长的绥德人,对于此地的地理自然精熟,“此山名曰红山,前面那道峡谷名曰红石峡。”

张璟点头,不由琢磨起来,若在此地设一观察哨,居高临下,观察敌情便可一目了然。不仅如此,此地据险临下,控南北之咽喉,实乃兵家必争之地。

记下此处后,张璟下山,又沿着地势勘察了一圈,越发坚定了于此处修建堡寨的决心。

抬头看了看天色,已经将近申时末,张璟也不打算回榆林,反正明日还要继续往东,勘察地势,何必徒劳往返。

于是吩咐士兵安营扎寨,埋锅造饭,而他则又爬上了红山,观察此处以及周边环境。

鞑贼南侵,为什么?不就是没有粮食过冬吗,不仅没有粮食,一些必要的生活物资也十分缺乏,比如茶、铁,这两样可谓是鞑贼的必需品,与其禁运,让这部分市场被那些走私官商给掠夺了,何如开边互市?

以经济而驭鞑贼,绝对是最佳政策,君不见隆庆互市后,鞑贼一个比一个老实?难道他们就愿意打仗吗?不是没办法,谁愿意打仗?

走私再猖獗,出关的货物终究还是有限的,哪里能够满足那么大的市场?

经济,才是制约鞑贼最有效的手段。

此时的张璟人轻言微,当然无法干预国策,所以也只能想想,眼下的主题还是彼此间的对抗、战争。

一旦互市,此地倒是绝佳的场所,张璟叹气,可惜啊,他说了不算,互市这条路,暂时是条死路,只要他敢提互市,必然会被朝廷上下群起而攻之。

所以,时机未至,还是先琢磨怎么跟鞑贼打仗吧。

一路往东,秦长城、魏长城的遗址时有发现,虽然经过千年岁月,大多已经剥蚀风化,但尚存的遗址,仍然诉说着那段辉煌的历史。

张璟的心思愈发活络了起来,利用地形,依山形,随地势,以原有的秦长城、魏长城为依托,怕也没那么困难吧?

又没必要修的跟京师长城一般,青砖包墙,坚如金石,只要能够修成一道土墙,高高的,都能够有效的对鞑贼形成防御!

鞑贼是骑兵,人能爬墙,马可不能。

越琢磨,张璟心里越是有底,先形成防护,再逐渐加固。张璟索性也不看了,直接回到了榆林,反正秦长城、魏长城的的遗址都在,就利用秦、魏长城的遗址,哪怕先修一道土墙,都足以阻止鞑贼南侵的脚步。

“秦、魏长城遗址,你们谁知道?”回到榆林后,张璟直接把孙琦等人召集起来。

孙琦等人面面相觑,他们虽然大多数是本地人,但说起秦、魏长城遗址,还是让他们有些迷糊,谁没事去看那些土墙啊?

“总兵府中应该有舆图,即便总兵府没有,都司、藩司也应该有的,”孙琦建议道,“总戎何不派人去二司查看?”

张璟有些失望,不过他也知道,这也算是强人所难了,就连他自己都是勘察到了秦、魏长城的遗址,才想到了这个办法。孙琦等人就更不必说了,还是那句话,谁没事去盯着几千年前的土墙看啊?

“永兴堡修筑如何?”张璟不再问及古长城遗址,转而问起了永兴堡的修筑情况。

“已选定堡址,夯土筑城,还是很快的,居士命小人派人前去巡查,小人已经于昨日派人去了,后日便可返回,情况具体如何,后日便知,请总戎稍待。”孙琦还是比较尽职尽责的,张璟不在榆林,对于水静居士的命令,他也没有阳奉阴违,反而老老实实的听命行事。

张璟满意的点点头,一旦已秦、魏长城为基础,再借助当地的地形山势修筑边墙的计划可行,在边墙修筑起来之前,他呆在榆林的时间定然不会有多少,水静居士负责他的幕府,代表他发号施令,若是孙琦不听的话,倒也是个麻烦。

幸好,此事并未发生,孙琦并未因为张璟不在榆林,而不尊水静居士代表幕府下达的命令,这就很好嘛,至少没了后顾之忧,他可以把精力用在修筑边墙上。

孙琦等人离开大堂后,张璟回到东院,“居士,可有秦、魏长城之舆图?”

水静居士正在处理公务,压根就没想到张璟会这么快回来,听到张璟的话后,先是一愣,然后才喜笑颜开,一边问道,“都督何时回来的?”一边起身迎向张璟,急切之间,差点被椅子绊倒。

“居士小心,”张璟连忙托住水静居士的手臂,“居士小心。”

水静居士俏脸一红,不过却是落落大方的看着张璟,“贫道乍见都督,情不自禁,都督勿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