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前兆1(1 / 2)

“如此说来,这张璟还是个有心的。”朱见深闻言,叹了口气,数年来谨小慎微的日子非但没有让他变得孤僻乖戾,反而倒是宽和仁厚,颇有容人之量,这便十分难得了。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

不说朱见深主仆在这里谈论。

且说张璟,今日是刘静怡回门的日子,一大早张家便开始准备,刘氏一家人都是读书人,虽说科场不顺,岳父刘老爷子只是个举人,大舅哥就别提的,读了十几年书,也不过是个秀才,但刘氏一家在通州当地却颇有令名。

张璟的岳父刘文曾担任过一任通州县学的教谕,后来便辞了差事,开了一间蒙学,与儿子刘冕一起教书育人。

一大早,张璟和刘静怡夫妻二人便起床梳洗,回门的礼物早已备好了,岳父一家人都不是什么喜欢排场、热闹的,张璟自然就不敢造次,尽量不大张声势。

和母亲告辞后,张璟骑马,刘静怡坐马车,由韩立和宋强二人亲率亲兵随行。

一路无话,京师距离通州也不算远,几十里路而已,若是走路,当然得走大半天,但骑马的话,也就一个多时辰。

刘家住在通州县城城东,距离县衙不远,当然,这也是因为通州县城不大的缘故。

刘静怡的兄长刘冕亲在门口迎接,张璟远远的便下马,走到刘冕面前,抱拳行礼,“璟见过妻兄,有劳兄迎接,璟心甚愧。”

刘冕二十七八的年纪,长相俊秀,举止从容有度,笑呵呵的扶起张璟,“不必客套。”对于张璟这个妹夫,刘冕还是满意的,虽然是令人闻之色变的锦衣卫,但一来,张璟少年得志,这才多大年纪,就已经是正三品的指挥使了,刘家就算不是势利人家,也得考虑这一点。

难道把自家女儿嫁给那些手无缚鸡之力,毫无谋生手段,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吃不饱、穿不暖的穷书生吗?怎么可能。

二来,也是最重要的,这门亲事是廖氏亲自保的媒,刘、廖两家那可是通家之好,既然廖氏亲自保媒,自然就说明张璟此人的人品是没有问题的。

三来嘛,刘静怡都快十七岁了,年纪可不小了,再不出嫁,这风言风语的可不甚好听。于是,这门亲事就这么成了。

这时刘静怡也下了马车,过来见礼,“见过兄长。”

对于自己的亲妹妹,刘冕就更是和颜悦色了,笑得见牙不见眼,“回来了,快进去吧,父亲、母亲可都等着呢。”

张璟、刘静怡夫妻两个在堂上拜见了岳父(父亲)、岳母(母亲),说了几句话后,刘母便拉着女儿到后院说体己话去了。

张璟则和岳父刘文、妻兄刘冕闲聊一些家常。

刘文满意的点点头后,站起身来,“老夫去后面看看,元章你代老夫招待娇客。”

张璟和刘冕连忙起身相送,待刘文风风火火的离开后,刘冕有些歉意的对张璟说道:“家父于后院种了一畦秋菊,每天倒有大半时间在照料花草。”

文人嘛,有点雅趣实在是太正常了。

郎舅二人其实没什么共同话题,生活背景不同,性情自然也是大相径庭,虽然有郎舅这一层亲戚关系,但也不可能一下子就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吃过午饭,在刘氏夫妻和刘冕不舍的目光中,张璟扶着刘静怡上了马车,再次向岳父岳父以及妻兄刘冕行礼拜别。

这次的“回门礼”就算完成了。

回家的时候,刘文见妻子笑得合不拢嘴,不由打趣道:“先前你不是还不乐意这门亲事么,今天这是怎么了,如此高兴?”

“呵呵,”刘妻也不跟丈夫一般计较,“你们这些只管自己的诗情画意,哪里管过家里的油盐酱醋?这些年若非我掌家,咱们这点家底怕是早就被你们爷俩给败光了。”

刘文张了张嘴,却发现自己无法反驳,这些年他们父子二人虽然开着蒙学,但能赚多少钱只有他们自己知道,根本不赚钱,反而要赔钱好嘛!

蒙学的主要收入来源就是束修,但大部分开蒙的人都是贫苦人家的孩子,想要通过读书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你能指望这些人给多少束修?

刘家又做不出那等认钱不认人的事儿来,蒙学的亏空怎么办?只能由家里补贴的,也幸好刘妻是个懂经济的,否则,刘家的日子还真不一定有多好。

当然,刘氏高兴,不是因为张家给了多少嫁妆,回门又带了多少礼品,她的眼皮子还没那么浅。比起这些身外之物,女儿在婆家站稳脚跟,才是她这个做母亲的关心的事情。

得到的反馈自然是极好的,丈夫体贴,婆婆喜爱,掌家大权在女儿过门后,立即交给了女儿,她这个做母亲的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张家虽然不是什么簪缨世家,但张璟身为锦衣指挥,会缺钱?他都不需要像李贤那样,借职务之便,索取财贿,银子便如流水一般,哗哗的往腰包里流,何况还有车行的生意。起初这在冯同眼中不起眼的生意,如今可谓日进斗金。

更养活了大批流民和挣扎在贫困线上的京师百姓,为冯同挣下了偌大的名头,成了京师有名的“大善人”,人在钱财不缺后,不就是希望声名远播嘛,现在冯同钱财不缺,名声也不缺,那可真是对张璟感激涕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