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阿古朵之死(1 / 2)

刘晔领命退下,自去荆州说刘表攻孙权。

等其出使荆州回到邺城时,已是建安九年春(204年)。

刘表推说荆襄之地新定,兵马穷困,未有远征之力,拒绝了程远志共伐孙权的提议。

程远志因此大感恼火,常有南征刘表、孙权之意,奈何水军是软肋,急欲不得行。

虽然早在数年前,他便命人在邺城玄武湖上操练水军,但近日察看过水军战力后……

程远志已经不报什么幻想了。

水军的战斗力简直不忍直视,顶多也就能在小河、内河里横行一下,如果到了大江之上,怕是不堪一击,要给真正的水军们送菜。

程远志深知,从北向南攻打,跨越的不止是巨大的维度,还有气候巨变、地理巨变等短时间难以克服的因素。

南方的地形、气候,与北方完全是两码事。

另一时空里,身为洛阳人的他在吴地生活了十年,才堪堪适应那边“一周只下了两次雨,一次下了三天,一次下了四天”的气候。

“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宁。”说的就是江南气候。

江南的空气中湿度极大,一年之中,春夏秋三季大部分时间都是雨季,晴朗的日子极少,房里每天是润润的,无论什么东西,放几天就会长毛、发霉。

那种每天都感觉自己全身湿漉漉的日子,对于这个时代穿着长襟,行动本就不太方便的男子来说,太难过了。

当然,这种天气对女子来说,却很适宜,故而才有“天下英雄葬北邙,天下美女出苏杭”一说。

但知难而退不是程远志的风格,遇男而上才是他的信条,既然南征的条件已经初步具备。有困难,克服困难也要尝试一下。

没有水军,那就去借呗。

问谁借?

这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

当今天下,有大规模水军的诸侯一共有四个,西川刘璋、荆州刘表、江东孙权。

还有一个是辽东公孙康。

邺城丞相府。

众幕僚齐聚一堂,这已是开年后程远志召开的第三次大规模会议。

会议的主题只有一个,南征!以何种方式南征!

郭嘉苦思几个月,似思得一策,出列道:“今辽东公孙度新丧,其子公孙康承袭父位,康之弟恭承继父爵。公孙康接任辽东三郡后,仍恃远不服,自称辽东侯、穿戴拟于天子。”

“前番,丞相击破了公孙度所置营州刺史柳毅,公孙康失去了其父经营多年的东莱诸县,但其麾下仍有百余艘丈高楼船,停于营口海滨。”

“若要南攻,当先北征。主公何不遣使往辽东,借其水军一用?”

“若其肯借,那便罢了,若其不肯……”

若其不肯,那正好籍此挥军北上,彻底平定辽东,收其水军,而后再乘势南下。

“奉孝与我所思相同,甚好!”

程远志微微颌首,心下大悦,此法,像极了后世大公司收购小公司的案例。

我没有精锐水军,辽东有啊,我把辽东打下来,然后就有了水军。

公孙康继任辽东太守后。将之前朝廷封给公孙度的永宁乡侯印绶给了弟弟公孙恭,不受汉爵的举动,已经透露了他不肯为汉臣的意思。

刚一上任,公孙康便兴兵东征,大破高句丽,陷其国都,设置带方郡。眼下,辽东已有四个郡,俨然是一个独立王国。

听了郭嘉的话,众人恍然,暗自感叹郭嘉的脑袋瓜真好使,在后者眼里,恐怕整个天下都是一盘棋,跃然于胸,信手拈来。

正议间,忽有人来报,于漳河边掘出一铜雀,呈至堂上。

众人纷纷围过来细看,见铜雀栩栩如生,纤毫毕现。

程远志问众人道:“天下突现铜雀,此主何兆?”

荀攸嘴快,高声道:“昔日舜母梦玉雀入怀而生舜。今地生铜雀,乃吉祥之兆也。”

审配附和道:“既是吉兆,当建层台以贺,此台应立三座:中间高者置铜雀于顶上,名为铜雀台;左边一座,置玉龙于上,名为玉龙台;右边一座,名为置金凤于上,名为金凤台。更作两条飞桥,横空而上,乃为壮观。”

闻言,众人纷纷附议。

程远志点头道:“两位所言极善,他日台成,足以娱今人而传后世!”

遂命能工巧匠即日破土断木,烧瓦磨砖,筑铜雀台于漳河之上。

此事安排完毕,程远志望着众人道:“谁愿为使往辽东?”

话音刚落,人群里出来一人,拱手道:“丞相,在下举荐一人,可担此任。”

众人定睛一看,是日渐沉寂的郭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