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百姓才是智慧的化身(7/10)(1 / 2)

四月初,南北两军离开会盟驻地。

兵出营的当天,龙旗卷、马长嘶、长枪如林、旌旗蔽天日。

南军雄壮、北军威猛。

众诸侯遥望着两军军势,心下凛然,只觉两军如猛虎下山,雄鹰巡天。

完全不似他们麾下的部队,一盘散沙、绵羊一般。

无论是张扬打头的北军,还是孙坚带领的南军,都有一股子身经百战的凶悍气息。

令人心头震撼!

众诸侯都意识到,分兵三路后,接下来基本上就是各自为战了。

联盟将散!

……

震天马蹄声中,乌泱泱的并州狼骑缓缓起速,排列有序的向北疾驰而去。

虽然不是第一次带这么多骑兵出行,但此情此景,程远志还是觉得豪情在胸,逸气凌云。

速该勒马立于道左,等程远志来到,拢马跟上行列,转头说道:

“大帅,张太守已经安排好渡河船只,前队此时已过黄河。”

感受着上党骑兵的喜人变化,程远志颌首“嗯”了一声,满心欣慰。

张扬上午先行一步出发,中午就率众过了河,看其兵势迅捷如风,深得骑兵精髓。

看来这几年他的功夫没白费,劲旅已练成。

不过这其中大半功劳应该归咎于张辽等人。

自从上党郡组建了三万骑兵以来,程远志前后往里面搭了几十万两银子。

骑兵不像步兵,步兵只要长期吃饱饭,再以高强度训练辅之,寻常青壮,大都能练成劲卒。

骑兵的组件除了人、还有马。

哪怕再强壮的步兵,想成为一名合格的骑兵,都要花费无数时间和精力!

一支精锐骑兵的要素,一方面需要日日勤练,做到人马合一,军列合一,如臂使指;另一方面,却是需要经过战场血与火的洗礼!

当然,如果有名将带头训练,同等条件下,练成精锐骑兵的速度,是远高于普通将领带的兵。

如今张扬的手下人才济济,谋士有李肃;武将有穆顺、张辽、候谐、魏越、薛兰、李丰等人。

没错,就是李肃!

李肃逃离董卓后,就迅速投奔了张扬。不过他暂时还不清楚张扬背后的主公是谁。

行进中,程远志忽又想起一事,顿时担忧不已。

诸侯刚会盟时,蔡邕和袁隗还在洛阳城中,一为太傅、一为司空。

一开始,他俩坚信董卓不敢拿他们怎么样,所以就没有随程远志离开,只是让家眷和财产随行。

留条后路总是好的。

本来,洛阳北面有平、孟两个渡口,平时用来军马渡河或停靠大型商船,异常快捷方便。

可战事一开,渡口便被董卓派了军队掌控住。

好在只是一两个人过河,根本不用去到渡口那么大的场合,随便寻一处浅滩就可以。

程远志早就在黄河北岸非渡口处,留了几只小船,日夜等候。

但见南面有人来,就立即过河去接应。

此时,倒是不知道两个六十岁的老人逃出来没有。

诸侯会盟后,音讯虽未隔绝,河内却一直不曾有信来。

程远志沉吟着问:“两位大人可曾有音讯?”

速该摇了摇头,没吭声。

那就是没音讯了……

于是程远志就更担忧了,袁隗的生死,事关他谋划了很久的一场鹳雀在后、鲸吞冀州的大计,若此时便死了,会令他的计划效果折半。

折一大半!

他可没有袁绍那么高的名望啊……

………

且说当日,温明园议废立之事后,袁隗就察觉到了不对劲,想出城,却发现城门已经被董卓安排了重兵把守。

回到家里,袁隗坐卧不宁,总觉得两个侄儿要搞出一番动静。

能让他瞬间没命的大动静!

恰在此时,蔡邕派人来请,说有要事相商。

袁隗本不想去的,又见来人郑重其事,便按耐住烦躁,来到蔡家。

然后就被蔡邕拉住,禀退下人,从程远志家后院地道,逃出了城。

两个年已花甲的老头,相互扶持着,来到黄河南岸。

抬眼望去,山竦峙、水滔滔,既无船只也无樵。

我命休矣!

袁隗刚感叹了一句,就见河对面一小船激射而来。

恭敬接住两人,划船北去,直至河内郡治所怀县安顿。

一场有惊无险的死里逃生,令袁隗后怕不已的同时,想明白了许多事。

第一件事就是侄儿袁绍靠不住,那家伙是真虎啊!亲叔叔还在洛阳,就举兵伐董了?

真就不怕这把老骨头被董卓给拆了重新安装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