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英看着郭大靖,那侧脸显出男子汉的棱角,说话的语气更显出充足的自信,不由得微笑道:“等建虏发现打不过去,再改路而走,就更费劲了。”
郭大靖点了点头,说道:“如果再有千枝重火枪,在另一条路上也可以加以阻击。尽管全歼建虏有困难,但多让他们付出死伤,却是肯定的。”
“建虏人少,只要抓住这个弱点,进行持续性的消耗,就能使其实力大损,不复为患。”
郭大靖轻轻摇了摇头,很是遗憾。主要是人微言轻,再好的谋划,也不能使朝廷发动整个辽东明军,改变对抗建虏的大战略。
如果我是崇祯……
郭大靖苦笑一声,自己若是皇帝,还用这样吃苦?指点江山,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正是穿越者最擅长的。
转头看了藤野英一眼,姑娘掩嘴,打了个呵欠,显出困倦之态。
郭大靖伸手拍了拍藤野英的手臂,温声道:“你去休息,不用这般熬着。我是主将,没有让人干活儿,自己躺倒偷懒的道理。”
藤野英想说不困,可一个呵欠下去,眼睛湿润,泪水都快流下来了。擦了下眼睛,藤野英又嘱咐郭大靖也抽空休息,自去医护兵的营地。
郭大靖带着亲兵走下山坡,巡视着已经构筑好的阵地。
与在朝鲜用砍下的树木、冰块、杂物不同,现在所用的路障更加高级,且充满杀气。
底座用铁钉牢牢地固定在地面,又浇水冻实,一米五长的短矛整齐地插进固定槽,锋利的枪尖斜着45度指向前方。
一道接一道,间隔十余米,从空中看下去,就如同枪尖的密林。从正面望过去,也让人顿时生出无力和恐惧的心理。
路障并不是把路彻底拦死,中间错落着留出两人宽的通道,路边还有供探马传送消息的窄道。建虏如果不下大力气破除路障,就可能象走迷宫似的绕着走。
路障后架设车载佛朗机,还将有火枪兵,强大的火力不会给建虏从容绕行的时间。
这是背倚小黑山,在大路沿南北方向布设的主阵地。建虏要打到这里,至少还要冲过四五道小阻击。
所谓的小阻击,就是依靠有利地形,配合地雷等武器,不死抗硬顶,杀伤一定数量的建虏后,或在建虏从山林包抄后,主动撤退。
层层截击,既是消耗敌人,挫敌锐气,又增加了主防御阵地的缓冲和弹性。不断撤退的截击部队,也在不断增长着作战经验,越打越熟练。
使用佛朗机、重火枪抵挡建虏,尽管广鹿岛军队经过严格训练和多次演练,但应用于实战,还是第一回。
郭大靖边走边认真地察看,每隔几十米,便生着火堆,既给士兵们取暖,又烧水浇冰,加固防御工事。
天气还冷,挖土掘壕有困难,却能用浇冰的方式构筑工事。只要开动脑筋,办法总比困难多。
一直向前走了五里多路,郭大靖才赶到了最前面的阻击阵地。
负责指挥的是刘兴治,阻击阵地已经基本完备,他还没休息,在巡视检查,要做到万无一失。
看到郭大靖过来,刘兴治赶忙上前见礼,口称“见过大人。”
郭大靖还了一礼,笑着说道:“布置得如此周到细致,可别一下子就把建虏给打退了。”
刘兴治呵呵一笑,说道:“大人放心,末将心里有数。总要让他们见识下咱们真正的实力,还不枉他们大远地跑一遭。”
工事虽然完备,但阻击的人马却不多,佛朗机炮只有三门,轻、重火枪兵各三百,弩兵两百,刀盾兵四百。
按照既定的作战计划,能够杀伤二百建虏,便可以适时撤退。顶得太狠,就怕建虏改道跑了。
郭大靖伸手指了指路旁的树林,说道:“也不必非要达到杀敌数,才开始撤退。如果建虏迂回,作战激烈的话,也不要硬顶。”
“建虏要钻林的话,有很多的地雷招呼他们。”刘兴治颇为自信地说道:“再配合无声的弩箭,杀伤也不会少了。”
郭大靖伸手拍了拍刘兴治的胳臂,眯起眼睛望向大路的远方,似乎是在自言自语地说道:“如果能干掉几个建虏的大头目,应该会更有利于作战。”
刘兴治赶忙出言劝阻,“大人不可行险,近万大军还要您亲自指挥呢!”
郭大靖稍显无奈地笑了笑,说道:“你说得对。”
身份地位已经与援朝作战时大不相同,职责任务也是迥异。只为了狙杀一两个建虏大头目,就离开指挥位置,显然是本末倒置。
尽管郭大靖认为他要是伪装潜伏,狙杀成功的概率极高,但对于战局的影响,却不好估量。
况且,他现在再杀什么贝勒、台吉,也不过是锦上添花,对于建虏实力的打击,还不如多杀十几个士兵。
现在,提升自己的部队,以及整个东江镇的实力,才是郭大靖最紧迫的工作。
满打满算,也不足两年,便是明金战略转折的历史节点。机会有了,可却因为实力不够,眼睁睁地瞅着却抓不住,才是最令人懊悔不及的事情。
见郭大靖听从了劝告,刘兴治稍微松了口气,转而岔开话题,也打消郭大靖的念头。
“三十人为一队,共派出二十队,专门袭扰建虏,定能让建虏不得消停。”
二十支袭扰小队,散布于几十里的道路周边,抽冷子就用地雷、弩箭、陷阱给建虏制造麻烦。
这样做不仅能拖慢建虏的脚步,消耗其携带的粮草物资,更能疲惫他们的精神。不用说能杀死杀伤多少敌人,就是多伤几匹战马,也对作战很有利。
一切能对建虏造成负面影响的招术,郭大靖全都用上,颇有些乱拳打死老师傅的架势。
唉,要说袭扰,自己才是最拿手的。可惜,没有表演的机会了。
郭大靖抿嘴微笑,说道:“这二十支小队作战经验丰富,定能达到袭扰疲敌的目的。”
不仅派出了亲手训练的夜不收,郭大靖还从随自己袭击鞍山驿、秀岩的部队中,精挑细选出了精锐官兵。
每一次战斗,不可避免会有伤亡,但烈火真金,更能培养出精英。
而每一次胜利,都使官兵们的信心高涨几分。心理因素很关键,也很重要。
郭大靖希望自己的兵,都能有“建虏不过如此”的鄙夷篾视,对建虏不是畏怯和保守,而是勇猛必胜的信心。
马蹄声由远而近,打断了郭大靖与刘兴治的谈话。
两骑哨探疾奔而至,带来了最新的情报。建虏入夜扎营,距此约三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