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诏......
林仁肇并未将那封密诏带回来,那么,这密诏朱元此刻定然已经看过......
该死的林仁肇,尽坏事......
那封密诏的内容,必然是圣上要召朱元入京......
这朱元看过密诏后,竟然没有半点行动?
他到底想干什么?
倒戈?造反?
还是像自己一样庞然无措?最后无事发生?
边镐只觉脑袋一阵发痛,恨不得现在就冲到朱元帐中,扯着他的衣领,问问他究竟想干什么。
问题是,边镐没这个胆子。
如果朱元真要造反倒戈,那边镐去他营里岂不是自投罗网?
而且朱元戒备森严,就连林虎子林仁肇都拿他没办法。
环顾五万唐军,边镐再也找不出第二个林仁肇这等猛将。
边镐靠在椅上,眉头一皱,有了个想法:那,不如直接派出一支精兵,直闯朱元大营,就地解除他兵权?
不,不行,若是精兵还在路上,朱元就起兵作乱,那这事情自己可就要背负全责了,好不容易失而复得的官职也将得而复失......
而且正如林仁肇所言,山下的李重进正时刻盯着山上,若被他找到了机会,后果不堪设想......
边镐很快就否决掉了这个荒谬的想法。
林仁肇巧取不成,自己派兵强取也不是法子,可偏偏朱元接了密诏却又毫无动作......
自己究竟该怎么办?
边镐一时竟觉得自己已然束手无策,只能等着朱元做出反应。
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这话其实有两层含义。
其一,将领远征在外可以相机作战,不必等待君王的指令。
其二,将领手握重兵远离朝堂,拥有不听从君名的底气,君主在下令时,也得掂量掂量将领手头的实力,防止将领翻脸。
李璟与李征古在编撰密诏时考虑到了这一层,在密诏中用尽可能柔和的语气劝说朱元,并许以高官厚禄,只希望朱元能够主动放下兵权返回江宁。
君臣两人深知,若是语气太过强硬,那有可能激发朱元的逆反之心,导致全局崩坏。
边镐虽然较为愚钝,却也后知后觉发现了这一点,但他对此依然毫无办法。
进不得,退亦不得。
夹在中间,最是难受。
从最坏的情况考虑,就算朱元今夜就要起兵作乱,边镐竟然也不能有任何作为。
如今天色已黑,若是贸然改变阵势,那必然会导致军心大乱,进而被山下的李重进抓到机会。
若是动用中营三万大军下山攻打朱元阵营,那照样会被李重进得渔翁之利。
边镐苦思冥想,发现自己如今唯一做的,便是下令让中军大营的三万士兵做好战前准备,而且还不能声张,只能悄悄摸摸地干,除此之外,自己什么也做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