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别小看账本(1 / 2)

王伦自问没有什么过错。

而且他虽然有急躁的毛病,但在账务一事上却十分谨慎,每次帐史填写账簿时,他都会在一旁监督,所以心里也不惧怕。

王伦略一发呆后,便叫人去传帐史把县衙的账簿拿来。

或许是信息传递的失误,帐史不但拿了账簿来,连同登记户数人丁的色役册、和登记田地亩数的青苗簿一并带了过来,推了满满三大车。

这些簿册都还是刻在竹简上的。

杨钊无奈地摇了摇头,让他们先把户册和青苗簿推回去,然后在账簿堆里挑选了起来。

最后他挑出了新近三年的账簿,即天宝元年、二年和三载的账簿。

先从天宝元年的账簿看起。

只看了一眼,杨钊就觉得头大。

他莫名地回想起,他念大学上财会课那会儿,讲到我国财会发展史时老师说过的一句话:传统财会是记账的,现代财会注重财务管理。

他现在才是深有体会。

这本账簿上记录的进出项目太粗陋了。

杨钊一直秉承一个理念,要想解决民生问题,首先得发展经济。唯有发展才能解决问题。

而要发展经济,首先得整顿财务。

而要整顿财务,首先得把账记好,记清楚。

别小看这一本小小的账本,里面能反应的问题大了去了,每一笔钱的来龙去脉,每一种商品的价格起伏……背后是整个时代风云变换的脉络。

可怎么把他的理念传输给这些古人呢,让他们明白记账的重要性……

杨钊已经翻看完了天宝元年的账务。

他想了想,又翻回到第一页,指着上面一条的记录问王伦:

“王主事,这里记着‘天宝元年,正月廿二日,进钱两百七十八贯,绢一百匹,布百五十匹;出钱三百二十一贯’,请问这些进项来自何处,出项又去往了何方?”

王伦又傻眼了,他哪里记得这些?

慌忙之下,他赶紧给帐史使眼色,让帐史来回答。

帐史是一个干瘪的小老头,枯瘦的四肢上脑袋奇大。

他摇晃着自己的大脑袋,也不看账册上的记录,张口便答道:“天宝元年正月里只有这一次进项,是新河乡戴大户和县里崔善人的捐赠,用来翻修县学的;出的三百二十一贯便是拿去买翻修材料了。”

杨钊略感好奇,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回杨县尉,小老儿袁大头。”帐史弯腰回。

初闻“袁大头”这个名字,杨钊没忍住笑了一下,旋即正色道:“好名字。”又补充道:“好记性。”

“谢杨县尉夸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