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他们在不断投资战争的时候,海峡对面的那些欧罗巴同行们正在疯狂地大赚特赚。
他们在这里忙活了半天,不是在为他人做嫁衣裳嘛。
战争投资虽然是最暴利的投资,但是同样也是风险最高的投资。
这是一群最聪明的人,也是一群最自私的精致利己主义者。
他们甚至没有什么国家观念。在他们眼中只有资本。
他们唯一忠诚的对象就是资本。
因为这是一群在欧罗巴的流浪民族。
他们被当地的白人所歧视,不允许拥有固定资产。
漫长的岁月之后,他们从一群放高利贷的人,成为了掌控欧罗巴金融命脉的银行家。
他们通过掌控货币来间接控制一些国家。
这就是这群人的生存之道。
各个国家的政府之中,都有他们的代言人。
即使是大嘤这样的强国同样遍布着他们的代言人。
许多国家都对他们又爱又恨,抗拒他们,但是却没有办法将他们给拒之门外。
但是这个世界上却有一个势力一直在将他们给排斥在外。
这个势力就是复兴军。
很早以前这些人就派人到东方去寻找代言人。
太平天国起义让他们看到了希望。
清廷封闭排外,他们没有的丝毫的机会。
一开始它们想要投资太平军。但是这群人同样非常排外。
而且太平军的那种模式,让他们很难掌控。
再后来,他们找到了当时已经有些抢眼的淮海军。
只是董书恒却莫名地对这些送上门的资金和支持非常排斥。
他们很难想象一个军阀怎么会排斥资金和武器。
后来一直到复兴军崛起之后,这些人都没有能够将自己的触角伸进这个势力。
现如今,复兴军建造的那个大华夏圈已经成为了一个巨无霸式的庞然大物。
在很多人都以为复兴军是要建立一个庞大的殖民地是时候,复兴军所做的事情却让他们看不懂。
但是他们都错了。
董书恒真正要建立的是一个共同体。
最让这些大金融家感到诧异的是——董书恒竟然是建造了一个市场。
一个巨大无比的市场。
他对势力内部的各个国家进行了产业上的分工。
有的地方专门出产原材料,有的地方进行深加工,发展制造业。
有些地方专门进行最核心的研发工作。
还有的地方纯粹输出劳动力。
从未有一个强国做过这样的尝试。
即使是像大嘤帝国这样的霸主,拥有众多的殖民地。他们对殖民地所做的事情也只是掠夺而已。
这也许是受到欧罗巴殖民主义传统的影响。
他们对殖民地的开发也仅仅局限于开设种植园和挖矿。
而且总是对殖民地课以重税。将殖民地当做是吸血的对象。
复兴军并不这样,他们将本土宝贵的人力输入到新地盘上,而不是像大嘤一样将殖民地建成流放罪犯的监狱。
复兴军是反其道而行之,宁愿减缓本土的发展速度,也要去开发那些新领地。
一开始的时候,那些欧罗巴的精英们还不理解。
他们觉得董书恒一定是疯了。
直到复兴军成立了大华夏圈,建立自由贸易市场之后。
他们才恍然大悟。
原来董书恒真正要建立的是一个新的市场啊。
那些复兴军支持下发展起来的新地区,并非是一贫如洗的地方。
这些新市场因为走的都是工业化的路子。即使是当地的农业也都是各种大小农场,实行的是大规模的种植模式。
而且董书恒一点都不吝啬对当地基础设施的投资。像新华岛这样蛮荒的地方,他都利用自己在西太公司中的决策权。
促使公司在岛上建造了完善的港口设施。
原本公司上下都觉得这个港口建造的有些超前了,这里根本就不需要这样大的港口。
但是现在他们在当地发现了丰富的红木资源,红木可是最上等的家具原材料。
这个港口的价值一下子体现出来了。
现在陆顺在北奥建立西太的分公司,这个位于新华岛南部的港口作用一下子就突显了出来。
在西加拿大地区这样人迹罕至的地方,董书恒都让人建设了从朱州和东洲连接中部大湖区开拓地的道路。
虽然到现在为止,这里也只有几十万的华人开拓团。
这时候建设道路肯定是没有收益的,但是他依然还从本土调动资源去将道路给建造起来了。
有了道路的连接,新的定居点也就有条件建立起来。
这是在用投资刺激市场。
经济有时候就是这样奇怪,看似是在做一件无用的事情。
但是却实实在在创造了产值。
就比如从朱州到大熊湖湖北地区的道路。
修建起来需要大量的资金、人力和物力。
人力是从本土、扶桑和半岛招募的。
这些人吃的粮食,一部分从当地的开拓团那里购买,一部分从远东和关外的农场购买。
这些地方的粮食都是大规模种植,种粮食的人是不需要这么多的粮食,他们必须要将粮食给卖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