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老板的厨师团队已经越发成熟,新人进场,他这种技术尚未顶尖,资历又青黄不接的老人,此时此刻就显得有些尴尬。
思量再三,他决定跳出来看看。
但是不是谁都能自己做老板,老厨师自主创业失败的案例数不胜数,因此他还是决定先找一家有前途的店发展一下自己的门路。
至少,先提升自己的地位。
而剑走偏锋的杜非羽,就是他所期盼的蓝海。
老杜心里又是喜又是忧。
喜的是来了位有丰富经验的师傅,对整个极道山门都会是极好的学习机会。
忧的是孙师傅既然把自己的店作为一个平行跳跃的阶梯,那么就意味着……极道山门又有了新的竞争对手。
在转型期内,量贩式烤肉店是自己的竞争对手,而以厨房为核心的精品烤肉店也会逐渐站在自己的对立面。
这次招募,在那位吴老板看来,算是挖了他的墙角。
但可以预见的是,互相挖墙脚不过是一系列新商业战争的开始而已。
……
杜非羽的生意经是宣传和品质双管齐下,上阵杀敌用的就是这两个大棒。
而团队建设从来是采用对核心人员特别优待,对普通员工培训为主的态度。
在老杜看来,普通员工谁都能干,待遇不必太高,应该对他们进行系统培训,让他们有所收获,增加认同感的同时说不定可以淘到宝——如果想走,那就随他走好了。
而像熟练工一类的核心成员,一走可能就不会再有了。自然要把他们和极道宗的命运绑定在一起,用长约满足他们,让他们产生这是“大家的极道宗”的感觉。
这样的思想显然效果不错。
在得到核心厨师后,杜非羽的店进入了多种服务可选的烤肉时代。
销售额飞速上涨,极道山门进入了饮食业最喜闻乐见的良性循环:
食物质量好——销售量高——利润高——周转变快,相比于成本更重视品质——食物质量更好。
饮食店的成本控制,大都需要建立在良性循环成立的基础上。
否则,成本控制只会变成杀伤客流的双刃剑,在恶性循环中越陷越深。
极道山门的营利状况显然已经引起了花洋市商界的注意。
钱老板等人本以为模仿杜非羽就可以挣回客流,但没想到仅仅一个月之后,杜费语的经营模式就又发生了革新。
而且渐渐得难以被模仿。
钱老板、吴老板几个开火锅店和烧烤店的老板聚在一块吃饭,但滨海饭店的陈老板有事在身,没有出席。
“毕竟就是摆摊出身,对烧烤的事情,肯定也比较熟悉了。”
钱老板酒过三巡,说到杜非羽的时候,叹了一口气。
“这么高调,是现在年轻人的风格吗?”
吴老板摇了摇头,苦笑道:
“而且他还从我这挖了个员工走。现在两个月过去,生意直接起飞了。”
大概是酒喝得比较多,吴老板都忘了孙师傅临走之时,自己都没有挽留的态度。
还是何老板果决,他一拍桌子:
“不行!这个姓杜的,迟早要影响我们生意!我们必须重视起来!”
“怎么重视?”另外两人问道。
“根基不深人脉不广,那小子怎么看都是新人。”何老板笑道,“商人两个命门,一是消息,二是渠道。我们就姑且和他争争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