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碌的时光总是过得飞快,在敲完最后一个字符之后,王峰将论文发到了学术编辑的邮箱里,考虑到这一次的论文更加偏向于学术一些,所以他就没有选择科学,而是选择了《jacs》。
在将论文发出去的同时,他也将御览本同时挂在了Arxiv的官网,这个不需要同行评审的网站,是提前占坑的最好的地方,所以不仅仅是民间大神喜欢在这上面发表一些奇思妙想,就连那些深藏不露的大佬们,也喜欢在上面占坑。
论文发表以后,关注这一领域的人或者是研究单位会收到一个消息提示,不出意外的话,在地球上的某个角落,现在应该已经有人在看他的文章了。
文章中主要是介绍了一些他在研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相关的解决办法,还有一些总结和关于电化学的理论推导,虽然不是完整版,但是也足够这个领域内的研究员们消化一阵子了。
而趁着这个时间,他需要自己手底下的研究员们尽快的用这些已经比较熟悉的理论和工具,找到足够多的,具备商业价值的专利,等到他把专利护城河打造的差不多了,他才会把完整版的发出去。
虽然感觉可能有些不太地道,但是涉及到利益这种东西,该腹黑一点儿的时候就应该腹黑一点儿,否则的话肯定是会吃亏的。
事实上,王峰的担心还真是有点儿多余了,毕竟,想要吃透一个理论,是需要相当扎实的基础和经验的,这就已经隔绝了一大批人。
再加上等到有这个水平之后,大部分的业内人士已经过了接受能力最强的时候,所以哪怕是他现在把完整版的整理好放出去,估计也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被学术界接受,并且消化吸收。
至于想要转成可以实际应用的,具备价值的专利,那不知道要拖到什么时候去了。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获得和他手底下研究员一样的待遇的,能获得王峰的亲自指导,而且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还可以现场答疑解惑,这是在外面基本上不可能享受到的。
而且另外一个就是态度问题,他们也不可能像那些年轻人一样毫无保留的信任王峰,阴谋论在哪里都不会缺少市场,没有经过反复检查和斟酌的理论,尤其是来自东方的东西,他们绝不会让人接触他。
其中约翰教授就是这样的一位,诺贝尔奖带给他的并不仅仅是奖金和荣耀,还有责任。他在学术界待的时间足够久,久到让他能够很清楚地认识到华人学生的潜力和勤奋。
也许大家可能不太清楚这个老头子的到底有多牛,目前锂电池的正极材料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骨酸里,另外一种是磷酸铁锂,这两种电池的诞生都和他有关,他被人称之为锂电池之父。
直到90岁,这个老头子依然没有闲着,在看到现有的电池的缺陷之后,他毅然决然的在脑海中勾勒出了全固态锂电池的蓝图…
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王峰的改进负极材料的话,那么锂电池这个行业中,丝毫不夸张的说:它和东方几乎没什么关系,东方的企业在电池领域也不会有任何的话语权!
说老实话,他已经很老了,也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足够的贡献,甚至科学界能够给予他的荣耀,他几乎已经全都获得过啦,所以说就算是现在退休,他大概也没有什么遗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