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他的粉丝数量和粘性,要超过不少一线明星。有些明星之所以多,是因为买了不少僵尸粉,不像陈俊,是实打实的铁杆粉丝。
有一位妈妈在直播之后,就特意带着放寒假的孩子,从几百公里外赶了过来,找陈俊求医。
一番自我介绍后,陈俊发现,这位妈妈给自己刷过好几千块的礼物呢,嗯,是自己的VIP粉丝,得好好接待!
孩子妈妈就带着十二岁的儿子,向陈俊诉苦!
“孩子大了,我说一句他顶十句,多管一点他就开始吼嗓子、摔房门,我实在是拿他没办法了。每天一到家就拿着手机,跟他说不要玩游戏了,从来也不听。”孩子妈妈十分委屈。
“陈医生,我苦啊,经常晚上睡不着觉,即便晚上睡着,也会常常被噩梦惊醒。什么‘敌军还有5秒到达战场……’、‘打野!’、‘补刀’、FirstBlood!DoubleKill!TripleKill!老是萦绕在我的脑子里,做梦都是这些话,简直烦透了!陈医生,我儿子真的沉迷于游戏,相当严重,你能帮帮我,帮帮他吗?”
陈俊深表同情,你看,你这熊孩子,不好好学习,一天到晚只知道玩游戏,把你妈都搞得神经衰弱了!难道你没有听说过一句话吗?
“我爱学习!学习使我妈快乐!我妈快乐,我全家都快乐!加油,奥利给!”
这熊孩子,太不懂事了!
不过,陈俊自然不会这样教训人家孩子,因为,小朋友们正处在叛逆期,你越是强硬,他们的逆反心理就越强!陈俊是医患沟通的高手,尤其是与儿童沟通,常常无人能出其右,怎么会采用这么粗暴的方法呢?
他就一对一地,给孩子妈妈和孩子,做了一次深层次的分析和辅导,给他们制定了一整套详细的“诊疗方案”!
这名妈妈的苦恼,主要是孩子沉迷于游戏,放寒假里,变本加厉!以前学习成绩还是相当优秀的,自从沉迷游戏后,就一落千丈!
最最关键的是,这马上就要小升初了,虽然初中是义务教育,有直升的中学给你读,但是他们当地的学校也是会分“快班”和“慢班”的。快班则主攻当地的重点高中,将来名校升学率大增,慢班么,跟放羊一样,随便你们了。爱咋咋地,老师也不会太伤心,师资力量也远不及快班。
“你有没有想过,孩子为什么会沉迷于游戏呢?”陈俊先是告诉孩子妈妈,在家长一味地责备孩子游戏成瘾之前,首先就应该思考这个问题。
孩子妈妈就陷入了沉思。
陈俊就解释:“游戏可以让人放松,不需要费脑力,这些都只是表面现象。而每一个游戏成瘾的孩子背后,都有更深层次的心理需求,或许是在成长中遇到了挫折,或许是与家人、与同学的相处中出现了问题,所以他们才选择在游戏中逃避、沉迷。”
孩子妈妈还没反应过来,一旁的孩子就连连点头,深表认同,觉得这个大哥哥真是说到咱小朋友的心里去了!
见到孩子眼睛放光,一副小鸡啄米的样子,孩子妈妈也不由开始反思,是不是自己真的做差了?对孩子缺少深层次的关心?
毕竟,孩子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是一个正在青春蓬勃成长的人!关心不能仅限于吃饱穿暖。
有的家长,尤其是老一辈的,觉得,在物质上不差孩子就行了,实则不然。心理上,精神上,更需要关心,要深层次地去了解,去沟通。还要讲究方法方式。
陈俊笑着解释:“孩子的游戏成瘾问题,就像是大海里的冰山,你不能一味地只去敲打冰山让它破碎,而应该让海水的温度上升,冰山问题就自然而然解决了。而家长真诚的理解、有效的关心,才是那水温上升的法宝。不要总告诉孩子‘不要做什么’,而是应该一起讨论‘想做什么’。”
陈俊“启发”完妈妈,又拉过孩子,与小朋友进行深层次的沟通。在陈俊高超的医患沟通术下,孩子打开了话匣子,说出了心里话!
原来,小朋友从去年进入5年级开始,就觉得学业压力很大,到周末也被补习班排得满满的,完全没有自己的时间。他像小时候一样向妈妈诉苦,撒娇,但是妈妈反而打了他一顿,说他这么大的人了,男子汉大丈夫什么什么的……
然后,来来回回就是让他不要游戏,不要开小差,要努力,妈妈是为了你好,这样一些话!
按小朋友的话说,简直是把他往死里逼!
有时候,甚至真想死了算了!
说到这里,陈俊就不由看了那妈妈一眼,用眼神提醒她,一定要引起重视!并不是没有这样的悲剧发生!
有的小朋友从大桥上跳江,有的小朋友跳楼,有的小朋友喝百草枯!有些事情,一旦发生了,追悔莫及!
孩子妈妈也是心神一震,产生了自我怀疑,我真的将孩子逼迫到这样的地步了吗?不至于吧?但是,这往往是家长一厢情愿的想法。若是他们能意识到,那些孩子可能就不会死了。
陈俊开导孩子一番,继续与孩子沟通。
小朋友告诉陈俊:“大哥哥,玩游戏可好了,能忘却烦恼!借酒浇愁愁更愁,但是玩游戏就不会更愁!嘿嘿,在游戏里,我可以掌控一切。还可以通过游戏练级,一级级通关打boss,很有成就感。与同学们聊天,也倍有面子!”
不得不说,游戏在某种程度上是减压神器,避免了自杀。
陈俊又向孩子妈妈道:“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个性与喜好。家长应该正确认识自己的孩子,根据孩子的特点去一起规划他的生活。”
然后,根据这个小朋友的情况,陈俊就与孩子妈妈,以及孩子一起,共同商定了一套玩游戏的管理办法——用孩子的表现积分来兑换游戏时间。
大家达成共识,小朋友每天都可以玩一个小时,周六可以玩两个小时,但是平时上课时间绝不能玩。另外,这些时间根据小朋友的表现的变化而定,比如周五完成不了作业,那周六玩游戏的时间相应就会减少。了解到小朋友喜欢打篮球,就约定每周日为“篮球日”,允许他和同学相约打球。
这样一来,小朋友有了参与感,既尊重了小朋友的意愿,也培养了他尊重规则,更要让他学会自己选择。
当然了,最重要的是,陈俊给孩子进行了心理疏导。要是没有陈俊的参与,即便有这套方法,孩子也不会听家长的。
孩子也当场表了态,自己一定能做到的!可把孩子妈妈乐开了花,心说,这一趟几百公里,没有白来!陈医生就是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