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6章 这群大佬愿不愿意买单?(1 / 2)

也难怪包括总部首长在内的一众大佬会有这样的感慨,因为类似的场景只有在发达国家发型的专业类期刊中才能见到,可是现在通过卫星的实况直播画面,他们居然发现国内竟然存在这么一个比发达国家所宣扬的所谓现代化工厂,更先进,更高效的存在,那种震撼就别提了。

而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因为画面当中除了少数几位带着近视镜,穿着防尘服的工作人员外,所有的工位上看不到任何人员的存在,所有的生产、制造、组装、搬运都不通过机械臂,地面的自动泊车以及顶上的有轨吊车进行。

各类加工设备同样如此,甚至人员都不需要输入加工程序,只是眼睁睁看着机械臂将坯料送进去,设备便自动进行加工和处理。

效率之高简直颠覆人的想象,而在工业生产中,提高效率就意味着降低成本,所以中国腾飞敢将价值1.5亿的卫星降到7500万不是没有道理,光看整个生产线的效率就是知道,提升的可不止是50%。

事实上,准确的数据是中国腾飞航天技术有限(集团)公司下属的这座卫星生产总厂的全自动化智能生产线的效率,照比原来的老式生产线提升了68.4%,未来的目标则会进一步提升到85%。

从而有现如今正常班每年64颗卫星的产能,提升到每年120颗的产量;若是采用早晚两班制的话,则会由现如今每年128颗的产量,提升到每年240颗。

届时,中国腾飞生产卫星也会跟下饺子一样,绝对是一个接一个。

当然了,现阶段庄建业是不打算这么快一步到位,原因很简单,要是真这么干了,京城郊外的那家隶属于航天工业集团的卫星生产厂估计除了死路一条也没别的路可走了。

不同于航空方面的生产厂,航天领域在国内都有着特殊的意义,特别是自身亦军亦民的属性,导致所有与航天相关的产业都不会被轻易的兼并或者死掉。

当然这里就有人会说了,中国腾飞不就与航天某院和航天某厂合并了?

首先那是上层的大领导亲自拍板儿决定的;其次,就算是合并,中国腾飞也需要按照上级赋予航天某院和航天某厂的任务,保质保量的完成,而不是因为合并就能真的随心所欲,反而责任更重。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项便是,合并后中国腾飞在航天方面与军方的联系更紧密,虽然庄建业时不时穿着T恤衫和牛仔裤跳出来,大谈理想和创业,看得好像是做民用航天,实际上更多的是在给军方的某些项目打掩护。

毕竟XXX法案在哪儿摆着呢,中国腾飞没办法在专业化的航天业务范围内进口相关设备,就只能另辟蹊径,从航天创业公司角度寻求突破,毕竟活人不能让尿给憋死。

连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中国腾飞都如此,承担着国家载人航天工程、大型轨道器以及未来空间站生产建设的京城卫星生产厂在如何都不可能让中国腾飞给挤垮。

当然,介于中国腾飞的技术优势,航天管理部门会在双方之间做一个明确的分工,即中国腾飞的卫星生产总厂专门生产制造1吨一下的小型卫星;京城的卫星厂则专注1吨以上的大型轨道器。

不过这样的分工是可以遇见的,但想要落地还需要熬个几年,毕竟现如今国内运载火箭的种类和运载能力都很欠缺不说,1吨以上的大型轨道器的造价也着实昂贵了些,以如今国内的财力还没办法全部负担,因此在一段时间其,小型卫星还是国内航天的主力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