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1章 无法复制(1 / 2)

那位老专家能不知道“独一无二”这四个字是什么意思?

说好听的叫做“独一无二”,实际上跟指着东北航空工业集团骂一句“啥也不是”没啥太大的区别。

老专家心里不生气那是不可能的,蠕动了下嘴,想要说些什么,可话到了嘴边儿却愣是什么话也没说出来。

没办法,时至今日东北航空工业集团的尴尬的局面谁也怪不到,只能怪自己不争气。

正如庄建业所说,所有的一切都不难,只要能沿着既定的技术路线走下去,实现的可能性极大。

中国腾飞的这套改变航空制造的革命性技术说白了就是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通过共同的底层软件算法有机的统合在一起,实现局本的数字化、智能化的生产制造。

无论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还是软件技术都是已经比较成熟的东西,这也是为什么这位老专家在看出些许露端倪后,暗示黄峰让东北航空工业集团也试试。

毕竟这种革命性的制造流程着实对航空制造业的意义重大,最明显的好处便是生产成本大幅降低。

毕竟缩短的生产周期,等于是提高生产效率,也就等于是在变相的降低生产成本。

难怪之前汤莉莉敢在中评会上放出5年内拿出五款量产的舰载机机型;难怪中国腾飞可以在FCNB—200-200400上做出令人咋舌的让利和优惠。

靠着这套依托自动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革命性的生产流程所提供的高效率、低成本的优势,中国腾飞真的是想怎么任性就怎么任性。

这样一种近乎于用技术碾压式的垄断优势,试问在场的这些个有各大航空制造厂背景的专家们谁不眼热,谁不想要?

可问题是动辄数年、十数年如一日的坚持,又有哪个航空制造厂能够做到?

要知道,无论是工控软件、柔性工装、专业设备还是JSNB系列工业设计软件,中国腾飞最开始做的时候可都是没有国家资金扶持的,而且上马之初根本就看不到成功的希望。

因为国外的品牌和服务已经很成熟,完全可以花更少的钱拿到更优质的东西。

相比之下,用更大的成本去开发一整套明显不如国外成熟品牌的东西,且在短时间内看不到收回成本的希望,这对一家国营大型航空企业的负责人来说完全划不来。

毕竟上级的考核指标就摆在那儿呢,你跟上头说我这东西二十年后如何如何,上头就算明白你的良苦用心,也免不得说一句:“我知道你是为厂子的将来好,但我们现在想知道你们今年的利润怎么就比去年少了15个百分点!”

如此情况下,很多企业负责人都把眼光放在那些短平快的项目上,就比如前几年航空工业集团的领导抛售魔都的运—10配套厂的地皮和物业,就让当年的总利润翻了翻。

结果那一届的主要负责人转过年就到了一个中原大省做了实权领导,完成完美跨界,这样的珠玉在前,其他人自然是有样学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