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5章 子瞻归来!(2 / 2)

是啊,对于西夏来说,宋军是土鸡瓦狗,辽军也是土鸡瓦狗,而交趾军队更是土鸡瓦狗。

苏轼摇了摇头,不纠结这个问题了,转移话题道:“收回交趾是情理之中,不过,开发交趾和琉球是怎么回事,那边不是蛮荒之地么,还能够成为粮食基地?”

章惇笑道:“没错,那边的确有一些问题,但其实也并非不好解决,只要做足准备,一样是可以解决的。”

苏轼皱眉道:“问题是,去哪里开发土地,成本太高了吧?”

章惇对苏轼的说法是认可的,他说道:“成本上的确是高了不少,不过季默对此却是有他的说法。”

“哦?怎么说?”

“季默的说法是,气候不是变幻无常的,而是有一定的规律的,根据史书记载,夏商时候是一个天气适宜的时期,在周朝的时候,天气变冷,因为天气变冷,粮食产量受影响,所以整个东周动荡不安。

这个时期延续到了汉唐时候,天气变得暖和湿润起来,降雨增多,所以关中以及整个中原迎来大丰收年代,所以早就了汉唐盛世,不过到了唐末,因为天气又再次变冷,所以产量再次变少,因此有了五代的动荡,现在依然还是处于这个时期,而且还可能继续更加糟糕,所以这些年中原地区不如江南。

因为北方降雨太少,所以经济中心往江南转移,以后经济会继续往南,直到湿润暖和的天气继续回归,但这个时间可能要千年的时间。

所以,南方是以后国家的战略重点,江南会是经济中心,而整个南方,包括广南东西路、福建路这些极南的地方,就是国家开发的重点。

现在的交趾、琉球、琼州已经不像是汉唐时候的蛮荒之地,而是已经接近汉唐时候的江南,虽然开发有些困难,但并非不可以开发了。”

章惇的一席话,让苏轼的脑海中闪电一般联系起来读过的史书,果然是按照这个趋势来走的,他越想越是佩服:“季默果然就是季默,这样的事情竟然也让他总结出来规律了。”

章惇笑道:“嗯,所以现在大夏国的大战略就是往南,再往南!等将大宋全数收回,大夏的重点就是开发南方,只要将南方开发起来,北方的忧患就微不足道了……”

说到这里,章惇摇摇头:“……其实现在北方也已经不足为患了,长城已经收回,辽国已经势弱,虽然季默还在担心女真会成为下一个契丹,哈,即便是下一个契丹又如何,中原帝国崛起之时,总需要有一个北方的强敌作为注脚,比如汉朝时候的匈奴,比如唐朝时候的突厥,大夏朝或许也需要一个女真吧。”

苏轼不由得悠然神往:“真好,真好啊,有生之年能够看到汉家儿郎扬威草原之上!”

章惇看了苏轼一眼道:“子瞻,这些年我们一直在联系你,你为什么偏偏就是不愿来呢?”

苏轼叹息了一声道:“宋朝虽然不好,但苏某毕竟是宋人,怎么能够弃他而去呢,我苏家受仁宗、英宗、当今圣上之恩情如山高如海深,它再怎么不好,苏某也不忍心离它而去啊。”

章惇呵呵一笑:“子瞻,你迂腐了,你看看,大夏的子民,安居乐业,可以享受经济发展带来的福利,有田地可以耕种,而不用承担沉重的赋税,更不用承担各种无理的摊派,除了一笔十五税一的税赋,其余所得都是自己的。

所以你现在看到的一切,都是人民自己的成果,所以他们能够吃得饱穿得暖,即便是灾年,他们也有一定的抗风险的能力,加上到时候国家稍微给与帮忙,就能够摆脱出来。

大宋的人民过得是什么日子,难道你子瞻不知道么?

沉重的赋税、地主乡绅的剥削,让人民根本透不过气来,所谓的盛世,不过是士族、地主、豪绅们的盛世,与大部分的人民有什么关系,他们连活下去都十分的艰难,更别说什么幸福了。

子瞻,你的忠诚是对赵家人的,不是对整个天下人的。

季默曾今说过他的理想,他的理想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天地、生民、圣贤、万世这四者在季默的眼中是平等的,不能因为关注了天地、圣贤、太平就委屈了生民,这是不对的。

宋朝是在剥削大部分人供养极少数的一部分人,这更是不对的,子瞻,莫要再误入歧途了!”

说道后面,章惇已经有些当头棒喝的意思了。

苏轼眼神有些迷茫地看了看章惇,嘴巴张合,但没有说出话来。

章惇见状叹了一口气:“唉,你慢慢想吧。”

火车呜呜地叫着,在广阔的天地之间穿梭,外面充满生机勃勃的景象,因为丰收而快乐的人们,苏轼想起了在宋朝看到的处于疾苦中的人民,如此鲜明的对比,让他心中更加茫然起来。

……

汴京还是那个汴京,不过再次靠近,苏轼感觉到了熟悉,但又有太多的不同。

城门口有一些人在那里等候着。

苏轼拼命睁大眼睛。

嗯,弟弟子由、子固、子厚、子纯哈哈,季默,还有诸多嘉佑年的同年!

苏轼的眼眶逐渐的湿润起来,泪眼婆娑之中,他仿佛回到了过去。

……许多年前,一场大雨漫灌汴京城,自己父子三人抵达汴京,汴京城一片忙乱,自家父子三人正不知去哪里落脚之时,父亲决定去大文豪欧阳修府上拜访。

父亲带着自己与弟弟,在大文豪欧阳修家里坐了没有多久,就见到欧阳修所说的惫懒货少年了。

当时那个少年走进院子里,看到有几双眼睛好奇地看着他,少年微微一笑,泰然自若地走近大厅,双手高举过头顶,来了一个大大的揖,口中说道:“见过父亲,见过苏世叔,见过两位世兄!”

神态落落大方、气质过人,让人一看就心生欢喜呢。

父亲和自己兄弟两人赶紧站起来回礼。

欧阳修指着少年笑道:“呐,这惫懒货就是你们想见的欧阳辩了。”

自己当时面露惊色:“欧阳明月还真的是个少年啊!”

少年挥舞了一下长长的袍袖,动作洒脱,笑道:“这位想必就是子瞻兄吧,久仰大名了。”

自己当时有些诧异起来:“世兄听说过我?”

少年笑道:“蜀中有来人,说起眉山有苏家父子,都是人中龙凤,我仰大名久矣,你们若再不来,我恐怕就要去蜀地找你们了。”

……

“子瞻兄再不回来,我恐怕就要去临安找你了。”

泪眼朦胧之中,苏轼听到欧阳辩如此说道。

“季默!……”

苏轼泪如雨下。

欧阳辩微微笑着,眼里却也有热泪盈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