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办报纸!(1 / 2)

王姓吏员学识不高,但基本的鉴定能力是有的,这四句话道尽读书人的抱负,让一直以来受着蝇营狗苟教育的他也不由得心潮澎湃。

曾巩笑道:“很激动?”

王姓吏员点头。

曾巩叹息道:“我这师弟啊,心中抱负果然宏大无比啊。”

王姓吏员信服的点头。

曾巩的想法已经变了。

原本他只是想着帮着欧阳辩处理一些事情,但他自己喜欢的其实还是整理古籍的工作,但从看到这四行字之后,他的想法就变了。

他对这份报纸的期待变得空前的期待起来。

……

欧阳辩离开后,立即让陆采薇给安排报社的事情。

也不需要从头开始。

报社的硬件方面无非就是印刷工具、印刷工人、场所这些,这些直接收购了一家书局就可以了。

至于核心的主编和编辑们,有曾巩在,其实并不需要担心。

曾巩自然会帮他搞定,嘉佑二年的同年那么多,而且各个都优秀。

别说其他的,就说苏轼兄弟、曾氏兄弟这些人的诗词、散文就足以支持半个版面了。

而且,嘉佑二年的同年遍布各个机构,常规的地方官府、京城的官员这些不说,还有不少人是在金融机构工作、边境的军事机构、也有外交部门、商贸部门这些都有人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有这些同年供稿,大宋周报的文章根本就不缺。

至于发行渠道更是简单,直接以央行、农行的渠道发布就是。

央行的服务区、农行的办事处,这些都可以作为发售点利用起来,基本就可以覆盖宋国全境了。

更别说农行更是将分行开到辽国和西夏里面去了。

农行在对外榷场中开设了分行,专门为了对外贸易服务,榷场就在两国的交界处,如果欧阳辩愿意,报纸直接就可以卖给辽国和西夏。

相信辽国和西夏都不会放过了解宋国的机会,他们买回去的报纸可以不流入民间,但是上层对于宋国的了解欲望是极高的。

这种渴望是因为宋朝的文化、经济以及物产的丰富几个方面造成的。

宋朝在武力上没有办法胜过辽夏两国,但是在经济上、人文上以及物产山却是呈现出碾压的姿态的。

这种差距在近些年越来越大。

宋朝崛起了一大批优秀的文人。

诗词上以欧阳辩、苏轼等人为首,欧阳辩和苏轼构造出来的浪漫豪放的诗词世界令宋人痴迷,在辽夏两国更是成为读书人间的大众偶像。

经济上,在央行和农行的发力下,宋朝的经济活力是空前活跃的,这体现在汴京榷场上就是无比丰富的产品。

辽夏的商人发现宋朝的新产品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