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我父亲是欧阳修也能喷?(1 / 2)

富弼生气,但欧阳辩可不生气,但说话也不算客气。

欧阳辩道:“要不这样,富相,开发江南的计划可以由三司来执行,三司提出计划,给出预算。

央行可以如数借贷给三司,所借贷款,按照最低利息来算,三年内还清即可,这样既办了事,央行的负担又不大,您看如何?”

富弼没急,蔡襄先急了:“诶诶,这事怎么扯到三司来了,江南大开发,那得花多少钱啊?

现在国库才稍微轻松一点,你们就想三司拖进去……陛下,这是要臣的命啊,若是要三司来出这个头,陛下请先罢了臣的三司使!”

赵祯赶紧安抚道:“君谟别急嘛,这不还在讨论嘛,先看看怎么说。”

富弼冷笑道:“你可别把三司拉进来,蔡相说得对,三司才刚缓过来,这事是你提出来的,断不能将三司拖进去。”

欧阳辩一耸肩一摊手:“那就按照我的计划来呗,开发两湖,然后所开垦的收益,央行要占有,当然少不了朝廷的税赋。”

富弼怒气冲冲指着欧阳辩对着赵祯说道:“陛下你看看你看看,这小子是把央行当成自己的产业了,还和朝廷斤斤计较呢!”

赵祯见翁婿俩都面红耳赤的,赶紧劝道:“哎呀,你们翁婿俩……”

“陛下,公事上无翁婿!”富弼道。

“陛下,央行是朝廷的央行,但既然微臣执掌,微臣就有责任让央行健健康康的壮大,不能让它在还没有长大以前就被肢解!”

欧阳辩也大声道。

得,翁婿俩这是杠上了。

赵祯赶紧和文彦博打眼色。

文彦博轻咳一声:“富相、季默,稍安勿躁,且听我一言。”

欧阳辩和富弼相互怒视的目光顿时转移到文彦博的脸上,文彦博顿时多了一些压力。

“富相啊,这事我得说个公道话啊,央行的事情,一开始便已经定了下来的,这是陛下、政事堂、三司都认可的。

央行拥有独立自主经营的全力,无论是机构还是个人,都没有干预央行决策的权利。

央行当然是朝廷的央行,所以央行会叫大部分的盈利上交给朝廷,也接受朝廷的监督。

但朝廷无权干预,富相不会忘了这事吧?”

富弼道:“我没忘,但是……”

文彦博伸手止住了富弼,笑道:“没忘就好,那么季默代表央行做出决定,只是给朝廷告知一下罢了,其实朝廷并没有指手画脚的权利,陛下说是吧?”

赵祯闻言一愣:“是这个理。”

文彦博抚掌笑道:“那就没问题了,季默,你还是继续说你的计划吧,不过季默,我倚老卖老批评一下你啊,富相毕竟是你的岳丈,有话不能好好说,非得闹成这样,你以后怎么面对你的妻子啊。”

欧阳辩顿时面红耳赤,众人以为欧阳辩面皮薄,顿时哄堂大笑起来。

文彦博这么一打岔,气氛缓和了一些。

文彦博作为政事堂一把手,他给事情定了性,官家也都赞同,富弼只能止口不言,只是看起来有些郁郁寡欢。

赵祯笑眯眯道:“季默,你继续说你的……两湖大开发。”

欧阳辩点了点头,今天他第一次出现了凝重的神色,让众人感觉到有些心惊。

欧阳辩历来嬉皮笑脸,很少见他如此凝重。

“……两湖大开发,一是江汉平原,二是洞庭湖平原,占地面积广阔,地势复杂,最大的困难来自于……长江!”

众人明白了欧阳辩为什么如此凝重了。

中国的两条大河,一称河二称江,不需要加什么前缀,便知道指的是黄河与长江。

这两条孕育了中华文明的母亲河,日夜翻腾着不息的浩瀚江水,既滋养了中华儿女的骨肉,也给中华儿女带来了无尽的苦难。

而江汉平原的开发最大的难点就是这一段的荆江。

“……若想开发江汉,便需驯服荆江!”欧阳辩下了一个结论。

众人大惊。

文彦博哆嗦着道:“季默,你怕不是疯了不成,荆江……如何驯服!”

富弼一脸吃惊的看着欧阳辩,似乎第一次认识这个女婿一般:“季默,你这是要逆天啊!”

一直没有怎么说话的包拯朝赵祯抱拳道:“陛下,季默这个想法天马行空,不足以采信,请陛下明察!”

蔡襄没有说话,但看他吃惊的模样,便知道他是明白的。

赵祯看向吴奎,这个书生倒是微微一笑:“且听听吧。”

赵祯深吸了一口气:“话还是得听完的,季默,你继续说。”

欧阳辩点点头。

“……万里长江,险在荆江,这个道理我还是明白的,相公们有所顾虑,我也是明白的。

然而,中原人多地少,土地日益贫瘠,土地兼并……呵呵,日益严重,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所以一有天灾,朝廷便不得不收编难民进厢军给口饭吃,即便如此,年年有造反,岁岁有暴民,诸位不会视而不见吧。

如今北方已经容纳不下如此庞大的人口,大宋朝要找到出路,必须往南,往南!”

欧阳辩的手指在长江附近比划。

“……大家看看,江南、两湖、两广,到处都是肥沃的土地,我们却蜷缩在中原这小小的一块土地上面。

大宋和辽夏争锋,岁岁困于岁入和粮食,一旦有什么旱灾水灾,相公们就面如土色。

因为你们知道,一旦有点灾祸,天下就要面临饥荒,这样的日子,你们还没有过够?”

欧阳辩激情澎湃,几如演讲,实际上也是在演讲。

“……只要我们往南,就能够解决这些问题,两湖一旦成为大宋粮仓,江南就可以改造成为棉花、桑田等等经济作物的大本营,大力发展对外贸易的商品,大宋何愁国用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