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6章 历史记忆·萨尔浒之战(2 / 2)

明末试锋 温风如歌 2457 字 2021-09-24

“而朝廷在辽东的兵马,经过万历二十年(1592年)援朝抗倭之战(1592—1598年)渡过了巅峰期后,逐渐实力下滑,而同时,建州卫中的努尔哈赤趁着大明无暇他顾,不断兼并,等发现其做大时已经有些来不及了,因为其只是内部的征战,朝廷在辽东的总兵李成梁见其暂时没有反意,也就没有下定决心再管。”

“坐看其继续做大。”

“辽东总兵李成梁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去世,奴酋努尔哈赤于第二年万历四十四年建国。”

“辽东的兵将承平太久,已经久久疏于战阵,过去李成梁的精锐死的死、伤的伤、老的老,新兵新将不堪一用,且与建虏上百年以来利益习俗大为同化,更为亲近。面对奴酋的百战老兵的攻击,许多人不战而降,里应外合,只为自己而活,已经没有了国家和朝廷。”

周大虎听着直皱眉头。

霍维华接着道,“有感辽东汉人与关内汉人感情、朝廷之心疏离,很多人为国效力心不坚,意不定,辽东经略熊廷弼提出了,辽人不可信,辽人不可用的话。”

“此话一竿子打倒一片人,这不对。但此话,虽有偏颇,但也是辽人投降的人很多,百姓吗可以这样做,但那些掌握兵权,享受国家俸禄的人投降就是该死。”

说到这里他已经不想说了,说得多了,伤心……

可是周大虎却是很有兴趣,继续问道,“建虏真的很厉害吗?万历四十七年萨尔浒之战,朝廷四路大军计十一万兵马进剿,而被大败,听说奴酋努尔哈赤任你几路来,我自一路去。”

听到这话,霍维华笑了。这么严肃的问题,他也没想到自己竟然笑了。

霍维华道,“这是胡说。败是败了,可是你说的不对。哪有十一万的兵马,可战之兵只有约八万左右。你也是带兵的人,可能吗?其中一多半都是辅兵和随军的运输的夫子。”

“建虏熟知地形地貌,朝廷官军吃了大亏。另外辽东来了许多的客兵,其后水土气候不服,甚至严重不适应,许多南方如川兵、北兵延绥兵、固原兵等穿着笨重的冬服,作战十分不便。”

“另外,各部交通联络不便,内部也有许多建虏间谍,随时给建虏通风报信。”

“而气候,辽东正值严冬,雪、雾、冰,数万客兵极不适应。”

“还有各军有叶赫、朝鲜兵马,人员驳杂,人心不齐,甚至叶赫基层士兵心向建虏。”

“另外几名将领也是有些自大轻敌。”

“总之一句话,天时地利人和,朝廷官军都不占,兵败也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说完这话,霍维华长长叹息了一声,带着一丝沧桑无奈。

天意不在大明啊!如之奈何!

周大虎静静的思考着霍维华的萨尔浒之战的说法,很有新意,给自己的启发很大。

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占?

天意使然?

也许吧。

主要的还是朝廷做事不细,开战匆忙,自己实力有限。

兵力强横,实力超群,对方有些许优势,那有什么?横推之。

自己还要继续努力朝这个目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