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不征之国(1 / 2)

统计大明 怕起重复 2271 字 2021-08-06

看着崇祯疑惑的眼神,朱慈烺不得不硬着头皮解释,毕竟是自己推上去的,朱慈烺还指望他抓高迎祥呢!

朱慈烺拱手道:“父皇,想必杨嗣昌是新上任,还没有梳理清楚情况,兵力调派需要时间,加上建奴忽至才使得计划没有顺利实施。

好在现在流寇大部已经击溃,剩下的只是追缴,相信很快就会有成果传来。”

卢象升也若有所思的打量了一眼朱慈烺,他这句话目的就是为了给杨嗣昌上上眼药,毕竟他俩不和已经人尽皆知了。

没想到他这边一说话,太子就跳出来替杨嗣昌辩护,看来传言杨嗣昌是太子的人的事情应该是真的了。

崇祯想想也有道理,杨嗣昌上任没有多久,又碰到建奴入寇,具体有没有能力,还要再等等看。

显然崇祯对于这种上书并不是很关心,他已经不是当初那个人云亦云,啥都不懂的菜鸟皇帝。

这一年他学到了很多,例如国家战略,例如把握节奏,例如掌握大势等等,手里有粮心里不慌,手里有兵,对于各种魑魅魍魉他也能淡然应对。

而且现在相对于流寇,崇祯更希望听听他对建奴的策略:“这些朕已经知晓,卢卿家还有什么要上奏的么?”

卢象升连忙又说:“臣还觉得,台谏大臣不懂军事,又喜欢瞎指挥,不管事情的难易,不顾将士的死活,专门在那里说长道短,求全责备。

更有甚者,只为了反对而反对,只为了个人名誉,不顾及军情的具体情况,督臣做一样他们就反对一样,处处掣肘。别人即使有再大的本事又怎么能施展出来?”

在朱慈烺看来,卢象升果然还是那个脾气火爆正直的卢象升,这一大圈下来,从上到下,从士卒到督抚,从州县官员到御史台谏,他是全怼了一遍。

不过他也不是盲目的怼人,说的这些问题都切中了要害,这样得罪人,怪不得后来混的那么惨。

见卢象升还在那喋喋不休的说着剿灭流寇的事情,崇祯真的忍不住了,干脆直接问:“你说的这些朕都知道了,那么你对建奴这一战怎么看?”

卢象升一副意犹未尽的表情,收拾了一下心情:“臣这些日子一直在讲武堂的参谋部观看他们推演,臣以为讲武堂参谋部的建议非常正确,而孙督师之策太过保守。

保守就意味着风险,臣觉得,御敌于国门之外才是保证安全的最好办法,而且臣觉得新军根本不需要大规模调动。

喜峰口建奴既然最多两万,而且真奴可能不到一万,那么臣觉得以永平新军和勇士营大部足够歼灭来敌。

虽然两部因为骑兵不足,不适合追击,臣建议不妨把建奴引到喜峰口以内,然后截断建奴后路在聚而歼之。这样一来敌骑兵就难以发挥优势。

而且调曹文诏部还有一个坏处,那就是曹文诏部大多是蒙古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其战场不肯出力,面对的敌人又是建奴感染瘟疫的部队,所以很可能就是调过来也不敢追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