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这几年奥斯曼帝国为了同时跟欧罗巴和大明争霸世界,疯狂的扩张军力,又跟沙俄作战产生了大量的军费。
这样繁重的税赋,让这些地方对于奥斯曼帝国的认同感几乎没有,大明军队到来之后虽然不至于箪食壶浆的热烈欢迎,但也不至于反对。
这种观望的情绪很有利于大明的治理,包括大明为什么能在这里迅速的收拢这么多靖安军,就是应为这里的人跟奥斯曼人根本不是一条心。
但是这种情况随着大明继续往北推进,进入亚细亚半岛之后这种形势就改变了。
那边的人口就开始变得以奥斯曼人和亲奥斯曼人的民族为主了,大明就会变成四面都是敌人的状况。
关键是进入那里之后,那边还以山地丘陵为主,根本不适合大规模作战,在碰上游击战争,那结果想想都让人头皮发麻。
苏伊士运河战区的李信就不用担心这个,因为只要他攻破苏伊士运河,那么他下一步的作战方向就是爱琴海地区,要么从希腊的某个地方登陆。
要么就是在进爱琴海之前先击败奥斯曼海军,然后以海军直插伊斯坦布尔。
在李信和吴大海海陆军的配合下,人家是摘最美味的桃子,一旦成功奥斯曼帝国消失。
但是黄得功确不行,整个战役过程中他的定位就是陆军总指挥,从陆地上一路推进到伊斯坦布尔对面。
这就等于是要把奥斯曼帝国的国土都采一遍。
军部的想法也很简单,黄得功是老将,行事稳重,能够担大任,但是老将的缺点就是传统,对于海军陆军协同作战这一块经验不足。
黄得功其实挺委屈的,他在当初晋升培训的时候海陆协同作战这一块他好歹也是拿过一个良的,怎么就经验不足了。
他李信有啥经验?不就是跟郑森一起指挥过藩国海陆军协同跟葡萄牙打过一仗么?
不就是跟李定国在新大陆东海岸跟英格兰叛军打过一仗么。
不就是在英格兰岛上跟英格兰叛军打了一场经典的教科书级战役么。
不就是在莫卧儿战场上的时候负责过海陆协调么!
他黄得功哪点比不过,当初他可是跟周遇吉他们一起是陛下最器重的将领之一么!
也就是当初宫变的时候他站错了队,要不然现在总参谋长他都能跟周遇吉争一争了。
可是当初宫变的时候那也不是他的错不是,也没有人提前通知他们不是,反正想想就憋屈。
很明显一代新人换旧人了,陛下下一代的武将最看好的就是李信、李定国、郑森这么几个,新生代最看好的就是四杰。
至于当初讲武堂的那个所谓的老四杰,最后能走出来的也就郑森自己而已,其他的几个不过是仗着父辈的蒙荫才前呼后拥。
就像那个时候如日中天的曹家,现在低调老实了吧?当初的沐家,现在也成为了闲散的国公,至于白杆兵的马家,山地部队这一战没有用武之地啊!
只恨他黄家这一代没有什么拔尖人才,下一代也没有,这就很让人头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