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身份洗白,老子不是太监(下)(2 / 2)

“如这次攻讦沈大人的那些人,有几个是真正为咱们大明着想的?”

“连臣妾都能想到那些人肯定以为是陛下要查办沈大人,所以才想讨陛下欢心,不遗余力的肆意攻讦。”

“若陛下不加以遏制,党争恐怕又会死灰复燃。”

周皇后很少在政见上发表言论,但这次还是有些忍不住了。

毕竟这次的事件直接牵扯到了拯救大明、拯救自己一家于水火的沈浪,这可是朱家和大明的大恩人呀。

而且,沈浪还是自己的未来女婿,自家人不帮自家人,帮谁?

更有甚者,竟然提议将自己的未来女婿施以宫刑,简直岂有此理。

若不是有些说不出口,周皇后真的恨不得请求陛下将这些人统统给阉掉,这些混帐太恶毒了。

沈浪也记住了这些家伙,他娘的,简直不是人啊,这些文人搞起人来,一点不比锦衣卫逊色。

不过,任由那些渣渣怎么都不可能想到,他们根本不是在与沈浪一人对抗。

而是在与沈浪、崇祯、周皇后、太子、公主、锦衣卫、甚至是东厂一起抗衡,这简直是最强天团了。

而且,他们还是在明。

不过,沈浪和崇祯也没有大意,所以这几天也是让锦衣卫继续引导舆论。

京师百姓并没有因为假太监事件对沈浪抱有什么恶感,反而都很同情。

毕竟沈督师的功劳太大了,若是因为这件事情受到严惩,那是大明的损失,军中将士恐怕也会寒心。

收到锦衣卫调查的反馈,沈浪和崇祯都觉得火候差不多了。

于是,崇祯亲自出手了,他在《明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叙述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一时间引起巨大轰动。

原来,假太监事件是沈浪不想再欺瞒陛下,主动到陛下面前真心悔过而自曝出来的。

所以,若是沈督师不主动说,根本没人会知道。

同时,崇祯还在文章中写到,沈浪这几年在宫中,除了隐瞒未净身的事实之外,并未做出任何出格之事,更没有做任何对大明不利的事情。

反而在大明遭遇巨大危机时,挺身而出,为大明灭虏平患冲锋陷阵,呕心沥血。

另外,崇祯表示自己也相信沈浪是真心悔过,不然沈浪完全可以在辽东的时候说,而不是选择在回京之后。

这样一说,大多数人都瞬间明白了,在辽东时,沈督师可是手握二十万精锐之军。

若是在那种情况下请求陛下赦免其罪,陛下恐怕也要三思吧。

可是,沈督师并没有,反而仅率军两万回京,然后只身入宫在陛下面前陈述此事,这是何其的真心啊。

一时间,所有人对沈浪更加敬佩和同情。

而在文章最后,崇祯公开表示,自己虽然有些愤怒,但对沈浪这个忠义又能力出众的忠臣良将,实在是恨不起来。

可是,此事又涉及到皇家颜面和大明律法,他一时也不好决断。

所以,他决定让全城百姓一起来处理此事。

若是全城百姓都觉得沈浪之罪可从轻处罚,朕便特赦他,若全城百姓觉得其罪可诛,朕也必定不轻饶他。

这还用问,全城百姓几乎是一边倒的支持对沈浪从轻处罚。

事情这般戏剧性的转变,一下子打乱了很多人的计划,之前一些疯狂攻讦沈浪的人,连忙见风使舵,又开始为沈浪求情起来。

崇祯顺势而为,立即在朝堂上宣布,将此次沈浪率军灭清的功劳进行功过相抵,既不叙功,也不定罪。

虽然很多人为沈浪感到可惜,但这个结果也基本让支持沈浪的人感到满意,大呼陛下英明。

至此,沸沸扬扬的假太监事件算是圆满的划上了一个句号。

沈浪心满意足的摘掉了太监的帽子,可以光明正大的喊出来,老子不是太监。

头顶上那道挥之不去的阴霾彻底消散了,心情也极为舒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