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真要问起是否专业,于谦其实也没看过几次边防军报。
毕竟他为官以来数十年,先是在地方巡抚,和石亨之类的边军将领斗法,后来就因交不出钱来,被太监王振弄进大牢,再后来便一飞冲天。
对宣府和大同的具体情况,于谦自然是知之甚详,但对这边军战况,还真不是很了解。
这方面,真正专业的,是石亨。
好在杨洪的军报,是专门为皇帝准备的军报,里头的每一字每一句,没一点有用的信息,都掰开来揉碎了讲,尽可能讲的通俗易懂,让皇帝能看明白。
重要的信息旁边,更有杨洪本人的亲笔注解,生怕皇帝看不懂,或者皇帝产生误解。
像这样的军报,和真正的常规军报相比较,阅读难度大幅度下降,读懂上面的内容,于谦还是没问题的。
没多久,便提取出其中的关键信息。
“都说杨家一家忠烈,果真如此,陛下请看这几处安排,都是镇守要害之地,杨洪给自家人分配的兵马,向来最少,任务却永远是最重的那一类。”
“五千兵马,算上沿途驻军,不过是六七千人,要防守两百里的交通要道。”
“也就是杨洪,才敢让自己的亲侄子去攻克这么艰巨的任务。”
朱钰眉头微皱,疑问道:“这样不会出问题吧?”
杨洪对自己家人的高要求,朱钰还是比较满意的,但对这种弄险的操作,皇帝觉得有些费解。
自古以来,兵家的王道就是四平八稳以大势碾压之,宣府所面对的局势,还没有到必须弄险的程度,杨洪何必如此?
难道是故意在皇帝面前秀?秀自家人的实力,秀自己的操作?
不像吧,短短几次接触下来,杨洪给皇帝留下的印象很深,朱钰觉得杨洪不太像是会干出这种事情来的人。
成熟稳重的名将,可靠且忠诚,这是朱钰在内心给杨洪贴上的标签。
固然是将杨洪这么一个活生生的人,打成了扁平的一面,却也不失为杨洪性格的写照。
于谦思索片刻后,摇头道:“陛下尽管放心便好。”
“杨洪身边这两个侄子,青年时便跟随他南征北战,历经无数生死。”
“战场经验之丰富,能力之雄厚,和寻常老将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两人所帅军队,更是精挑细选,常年追随他们的精锐,用之如挥臂,更是敢拼命,能拼命,实力强劲。”???..coM
“如这般精锐之师,一人能抵三人,发挥得好,甚至一人能抵十人。”
“五千军,镇压两百里道,看似是弄险之举,实则极为稳妥,防御固若金汤。”
于谦手指轻轻敲击军报,给出了极高的评价。
“若是瓦刺轻敌,真以为五千军容易突破,杨总兵的这位侄子,必然能给他们带来一个大大的惊喜。”
古代军事这方面,于谦是权威,朱钰向来不会不懂装懂,自作聪明,而是会选择相信值得相信的人。
既然于谦都这么说了,朱钰不再开口,继续听于谦往下说。
杨洪的战略布局,总体突出一个四平八稳,毫无破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