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余头老夫妻俩很高产,前前后后一共生了五个,余建国是大儿子,老二和老四是女儿,老三和老幺又是儿子。
梅花间竹。
这么一来,余家的亲戚自然就多,二女儿和四女儿虽然早已出嫁,但一个嫁在本村,一个嫁在邻村,相隔都不远,按照历年的规矩,大年中午这一餐,都会齐聚老余头这里,一起热热闹闹地过大年。
因此,乡邻们虽然散去,可老余家却还是同样的热闹。
人多也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搬东西不用余文钢亲自动手了,哪怕是搁在车后座的那台大彩电,也是由余建国在指挥着两位弟弟在小心翼翼地往屋里抬。
然后就是琳琅满目的年货,以及老余和梁老师给弟妹们准备的过年礼物。
说起梁老师准备的那些过年礼,余文钢也觉得有点意思。
比如说他明明带了不少好烟好酒回家,可那些烟酒梁老师却没舍得动,也就给爷爷和外公各准备了两瓶茅台,至于其它的,都又重新买了一些中档烟酒来取代。
“那么好的东西,你就算送给乡下人他们也未必识货啊,这不糟蹋了吗?”
这是梁老师的理由。
听起来还真有那么一丝道理。
打个比方说,他爷爷因为有了一个进城工作了的儿子,因此家庭条件在余家村已经算是中等偏上的了,可平时喝的酒,要不是自家酿的米酒,要不就是几块钱一斤的散装白酒,老余偶尔带给他几瓶几十块钱的中档酒,都能收上好几年,至于烟,抽的更是自家种的旱烟,嫌卷烟不带劲。
于是乎,余文钢为爷爷和外公准备的几瓶陈年五粮液被梁老师给没收了,他所带回来的大中华和熊猫烟,也仅藏了一条大中华在车尾箱。
带回来的这些过年礼的摆放也有讲究,比如说将带去外公那边的,全部搁在后尾箱,而爷爷这边的则都堆在后座。
按照梁老师的说法,这叫财不外露。
还不够露吗?
单是这台车和刚搬下去的那台大彩电,就够惊到大家的了吧?
不过事实也证明梁老师是对的。
比如说当三叔和幺叔在往屋里搬彩电时,四姑就来到了他身边,好奇地问道:“文钢,你家都开上小车了啊?这车不便宜吧?估计得十几万吧?”
这一问题听得余文钢直想笑。
不过想想也是,他一路开过来,见到最多的机动车大多是摩托车、拖拉机、农用三轮车,连拉货用的大卡车都只有寥寥数台,因此他四姑能给这台宝马车估值十几万,已经算是很不错了。
不过这样也好,既然大家的见识有限,那他的那些神奇事迹估计就不会被人刨根问底了。
“嗯,差不多。”
他立即笑着回了一句。
他还是坚持那一原则,多笑,少说,应对的事情交给梁老师和老余去处理。
这些天的他,就是一个乖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