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程大帅真了不起(1 / 2)

明末:草根皇帝 tx程志 7280 字 2023-08-04

第139章

翻开辽东的地图,其实不难发现,辽东的西、北、东三面环山,一面向海,这既有利于潮湿的空气进入内陆,形成降雨。

然而,辽东又是一个制高点,游牧民族一旦在这里站稳了脚跟,将对北方地区,特别是京畿形成泰山压顶之势,像山洪爆发般倾泄而下的滚滚铁骑足以在瞬间将一切抵抗辗成齑粉。

京畿其实还要,有燕山山脉的阻隔,特别是巍峨的燕山山脉,可以阻挡铁骑的冲锋,但是,一旦京城守不住,整个北方都将被呼啸而来的蛮族骑兵淹没,这就是为什么两千年来,汉人明知道松辽平原水土肥沃,宜农宜牧,稍加经营就会呈现出田园牧歌的美景,却始终没有下大力气去经营松辽平原的原因。

包括拥有整個辽东的明朝,早在洪武十年(1377年),朱元璋就罢黜府县,只留下卫所,设立辽东二十五卫。辽东地区的存在感一直爆棚,但是辽东地区在行政单位方面,并非是作为一个独立省份,而是归属在山东承宣布政使司之下。

辽东都司治下的城市,除了辽阳曾在洪武年间短暂的设置府县外,辽东都司的各个城市都是属于军事编制的“卫”。因此可以说,明代的整个辽东地区,只能算是依附在山东之下的一片军管区域。

辽东地区之所以在明代行政区划上这么没有排面,倒并非是因为这一地区不受重视,相反,明朝认为辽东都司“辽亡则京师未得安枕卧也”,甚至“故其离合,实关乎中国之盛衰焉”。

但是另一个简单,却又容易被忽视的问题是,一个地区的重要程度,和这个地区的经济条件和社会发展并没有直接关系。

明朝之所以选择设立辽东都司,来管理辽东和辽西,正是出于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能够尽可能将资源优先于军事的举措。

不是不想要这片土地,而是太难防守了。

三面大山居高临时下,一马平川的松辽平原有三十五万平方公里,足足是两个河南,只要失去战略支点,就会一溃千里。

在沈阳失守以后,很快整个辽东就失守了。

辽东地区的气候太冷了,与西北的干冷不同,这里却是湿冷,一旦到了冬季,这些一切都会被冰封住。首先说农业的问题,虽然现在的东北已经成为了重要农业产地。但是在明代,受制于当时辽东都司辖区的气候和地理条件,可并不适合于农业生产,甚至仅靠当地都无法实现自给自足。

比如今天作为东北水稻重要产地的辽河平原,在明代受限于技术和人口,绝大多数地区不仅没有被开发为农田,甚至还是当时将辽东都司辖区分割为辽西和辽东的辽泽。

不过明代的这个辽泽并非是大型湖泊,而是“地下多水患……四望无烟,惟芦苇萧萧耳”,类似于红军过草地时所经过的草甸沼泽。这一地区不仅需要进行大规模排水作业,而且大量死水还会成为滋生蚊虫的温床。

耕地的拮据,还只是明朝在辽东都司面对的农业问题之一,另一个更大的问题便是气候。受制于明代气候,当时辽东地区的各类农产品的种类和产量,都远不足以满足辽东都司的需求。

尤其是作为明代纺织品主要原料的棉花,因气候和棉花种植技术的原因,在明代的辽东都司辖区内无法完成自产。因而当地的除了粮食外,布匹、棉花一类物资,都严重依赖山东登州地区,与辽东地区的登辽海道来进行补给。

辽东地区在物资方面的缺口,可以参考洪武末年的一些记录,比如粮食方面,洪武十八年时的运输量就达到“海运粮米七十五万二千二百馀石往辽东”。而棉花方面运输量就更为夸张,洪武二十一年,“运绵布一百三十四万疋绵花、五十六万斤赴辽东给赐军士”。

在这种强依赖的情况下,辽东都司的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实际上都需要明朝对辽东进行财政放血,而且还非常容易受到气候和倭寇、海盗的袭扰。因此相比于明朝内地的省份,战事频繁的辽东都司,辖区的经济根基要远远脆弱得多。.CoM

辽南四州早在天启元年失陷,除了旅顺短暂时间被收复以外,建奴一直不重视辽南,因为这里想要发展起来,需要大力气治理。

而建奴既没有能力,也没有心思发展辽南。

程世杰愿意治理这个鬼地方,那是因为他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程世杰现在利用了小冰河气侯的干旱少雨,天气又阴冷的特点,可以以最小的代价,治理辽南,治理松辽平原。

就像现在辽南,雨水虽然不算太多,天气也有了旱灾的趋势,可是随着程世杰带领屯田军和工程军户们,花大力量整治,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宁海军的屯田区,为了丰富宁海军将士的饭碗,程世杰没有将所有田地种满粮食,而是种植了大量的蔬菜。像西红柿、萝卜、茄子、豆角、白菜、黄瓜等农作物,一畦畦的红红绿绿,十分诱人。

每天都有人收了菜,然后一车车的运到草原上去卖,草原上是种不了菜的,这些青菜在草原上可以卖出天价,一担白菜牵回几只羊那是常有的事情。

谁让那些牧民不会种菜呢?

坑的就是你们!

现在的程世杰拥有胡二奇和谢景林这两双白手套,负责走私事物,他们都是不对称交易,比如说,用几斤生铁铸造而成的煤球炉,一只煤球炉的成本不过两三百钱,相当二三钱银子,可是送到草原上。

将铸铁外面包裹一层马口铁,就是白铁皮,可以卖到七八两,甚至十两银子,建奴牧民手中其实也大都没有钱,他们用牛或者马换,一匹马或者一头牛换一个白铁皮炉子,这是正常交易……

除了这种煤球炉子,最受牧民欢迎的还是辽南的盐,程世杰给徽州盐商的批发价,是每包两斤三十文,量大还有一定的优惠。

可是卖给牧民,这个盐价就是一包一只羊腿,四包八斤盐一只整羊,哪怕最小的羊羔,那也是十几倍的利润。

广宁卫,金天会元年(1123年)升辽显州为广宁府,府址在今广宁镇,下设闾阳、望平、广宁、钟秀四县。至明代,广宁成为明朝在东北最高的军事机关驻地。

辽东巡抚衙门和辽东都指挥使司衙门,皆驻扎在广宁,只是非常可惜,在天启元年,广宁卫失陷后,再也没有夺回来。

以海州卫最北边的望台镇算以,往北就属于广宁卫的地界,也是辽河平原,一马平川的辽河平原,无险可守,想要在辽河平原站稳脚跟,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当然,程世杰的第一步,就是派出望台镇守备胡二奇,胡二奇麾下有八百余名建奴士兵,组成了宁海军的猎骑兵部队。

所谓的猎骑兵部队,就是像狩猎一样的部队。

在望台镇向北四十里,程世杰命令大营在此扎营,而营区走后,就在原址上修建新台镇,

程世杰的战略,还是以屯堡为主,将十个整编的屯田百户所,合编成一个镇,镇设立镇堡,其实就是一个与千户所一样级别城池。

因为水泥的成功生产,程世杰不必再用珍贵的糯米用来粘合砖石了,用水泥建造城墙,不仅速度更快,效率更高,而且更加坚固。

在新台镇向东三十里,修建一座新镇堡,名叫弹冠镇,因为程世杰抵达这里的时候,一阵狂风,将程世杰的帽子吹落了,程世杰捡起帽子,弹了弹土。

在修建这座镇堡之后,将望台镇、前台镇、弹冠镇三镇之间又修建了联通的公路,此时往北,修建模式就是按照驿站的模式,每隔三十里或者四十里,沿路修建镇堡,镇堡与驿站的功能相结合。

大军在前面开道,后面的三百屯田百户和工程百户所,一点一点建城堡,修路,修建驿站。

饭要一口一口吃,事要一件一件做。

程世杰率领宁海军的亲卫都司,与配合的三百个屯田百户和工程百户所,一路前进,一边建设。

此时的宁海军将士士气高昂,他们在休息的时候,也会在议论,建奴有多少好东西,从哪里抢建奴。

“几十年来一直是建奴在抢我们,现在也该轮到他们尝尝被抢的滋味了。”

“老子的大刀早已饥渴难耐了!”

担任前锋的胡二奇穿越一片原始松林,他看到很多建奴牧民正赶着大群圆滚滚的羊群在草原上放牧。

胡二奇望着那到处都是的牛羊直流口水:“好多钱,好多粮食!”

胡二奇麾下的建州女真骑兵无不眼冒绿光,口水直流。

在他们眼里,羊就是粮食,不对,现在羊毛也相当值钱了,宁海军不是办了纺织厂,专门纺织羊毛嘛,大量原本没多大用处的羊毛送进去,变成柔软精美的羊毛袄、羊毛衫、羊毛大衣、羊毛围巾等精美的织品销往关内关外,供不应求。

所以在这帮家伙眼里,那些乱跑的羊就是一群会走会叫的银子啊!

“兄弟们,准备干活!”

在树林里的时候,还好,当胡二奇麾下离开树林,宁海军黑色的军装,打老远对方就能看到他们了。

胡二奇都还没有开始行动,那些建奴牧民就陷入了慌乱,那些小孩赶着羊群没命的跑,边跑边拿出牛角呜呜的吹,一彪建奴汉子骑着骏马朝这边呼啸而来,准备用马刀和角弓迎战。

然而,实力也太悬殊了。

别看胡二奇才八百余,可对方连孩子都算上,才二百来人。

大约一个时辰之后,宁海军的先头部队抵达这里,他们看到的则是一个被摧毁的部队,倒在地上的尸体。

现在这些尸体已经被收集了起来,垒成了一个小小的京观,并且竖了一座石碑,上面刻着字:“大明辽东经略使、辽东都司都指挥使、左都督、征虏大将军、宁海军总兵官程公麾下,望台守备胡二奇,破建奴于此……”

程世杰在抵达太子河河畔,这里距离金州差不多有了五百里,为了解决宁海军的给养问题,程世杰的原则是,能用水路解决的,率先考虑水路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