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徐阁老欲联姻程世杰(1 / 2)

明末:草根皇帝 tx程志 8640 字 2023-08-04

第112章

商人的嗅觉其实是非常敏锐的,早在程世杰带领宁海军横渡辽南的时候,原本在宁海城做生意的商人,也跟着程世杰抵达了辽南。

虽然说,现在的辽南还是商业的荒漠,可问题是,商业都明白一件事,只要有人,就会有需求,只要有需求,那就有生意可以做。

宁海军在迁徙的时候,虽然人口并没有现在这么多,但是加上宁海军的俘虏,也有五六万人。这五六万人可是一个中等县城的规模。

大明两京十三省一百八十八个府共计一百四百二十七個县,平均每个县城的人口超过十万人,但事实上,像人口稠密的河南、山东、北直隶一个县城,人口可能不止二十万人,人口稀疏的西南,西北,东北一带,一个县的人口可能会少于三万人。

现在的宁海军控制的金州和盖州,由于盖州比较靠近建奴控制的区域,以军事防御为主,宁海军现在的屯田百户所共计五百多个,每天都会增加新的屯田百户所,也就意味着,现在的辽南,人口已经膨胀到上县规模。

除了程世杰自己的控制的各种工厂以外,还有不少商人私营的工厂,特别是金州将近一半的磨坊、超过三分之一的皮毛加工厂,还有一部分小型纺织厂,都是跟着程世杰渡海而来的商人自己筹办的。

特别是金州城,已经卖掉的商业用地,超过三十万两银子,在金州城,程世杰的眼皮子底子,倒是没有人敢跟程世杰玩心眼。

至少跟着程世杰打过交道的人,都非常清楚,程世杰是一个讲规矩的人,只要按照他的规矩行事,按照他的规定标准缴纳税收,就没有人过来找他们的麻烦,商贾就可以安安份份做生意。

可是,那些镇上的商贾,其实都是小商人,毕竟程世杰在金州城规模的商业和工业用地,最便宜的也需要一千五百两银子,只有没有本钱在金州买地建店铺的商人,才会跑到各个镇上做生意。

程世杰道:“本帅准备在各镇堡、金州、盖州城组建城市管理执法大队,简称城管,这个城管执行大队,隶属……”

程世杰直到现在,才发现他一切按照军事化管理辽南,还没有政府机构,采取军管倒是可以方便,效率更高。

可问题是,将来容易造成军政混乱。城市管理工作虽然管的事情琐碎,事情也不大,可与普通百姓息息相关,在后世程世杰也是普通的小市民。

小市民真不怕什么大老虎,大贪官,也不是什么江洋大盗,这些人虽然可恨该杀,但他们距离小市民的生活实在太远了,彼此就像是生活在两个不同的世界一样,除了报纸和新闻,彼此间几乎就不会有任何的接触,自然也就谈不上多么强烈的憎恶。

真正让小市民小百姓感觉害怕和憎恨的,其实就是小官小吏,地痞流氓、村匪恶霸。这些人没有多大的后台背景,也未必会造成多大的危害,但他们对老百姓造成的伤害,才是最痛苦,最直接的!而且这些人的数量很多,多得数不胜数。M..coM

最近网上沸沸扬扬传播着浙江温州平阳杀人案,可事实上早在六年之前,2017年,作者老家发生过同样类似的案件,犯罪嫌疑人卢某持刀致3人当场死亡,4人受伤,其中2名重伤者抢救无效死亡……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一个城市要想管理得干净卫生,整齐漂亮,离不开城管,可城管在执行过程中,如果执法不当最容易引起民愤,造成政府公信力流失。

新成立的城管,管理受三重管辖,接受陈国栋的监军道署管理执法情况,受杨芸娘的财务署管辖账目,接受新组建的民政署指挥。

虽然无法从制度上杜绝出现问题,现在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出现问题,再解决问题。

民政署也是程世杰决定成立的民政管理机构,虽然程世杰把辽南的农民变成了屯田军,接受军务署管理,可问题是还有太多的工厂,特别是民生工厂,不方便接受军务署管理,像生产碗筷、被褥、衣服、纺织厂、农具厂、家具厂等等。

军政分离,这是肯定要做的事情,早做比晚做要好。就像大宋开国时期,宋太祖也意识到开封作为一个国都有着太多的局限性,首先这里不像洛阳有外八关可以防守,黄河虽然是一道天险,可问题是,中游、下游可以渡河的地方太多,他曾提议迁都,只不过受到大宋既得利益团体的抵制,特别是当时的开封府尹赵光义的为首的抵制,此事不得不无疾而终。

谁吃到自己嘴里的肉,肯定不会吐出来。

城管大队,下辖城管中队,城管小队,每个镇设立一个城管小队,队长一人,十一名成员,四个相邻的镇,合为一个中队,设立城管中队长一人,副队长一人。

城管中队长与哨长平级,同时城管大队下辖十一个中队,全大队共计五百五十人,以程世杰的养子程石担任城管大队长,城管大队不装备铠甲,也不装备刀枪,与中原各县的三班衙役一样,装备铁尺五柄,水火棍五根,队长和副队长配狗腿刀。

为了区别宁海军和军法队,宁海军的城管制服为蓝色短衫,戴着衙役的红黑帽,当然,由于辽南天气冷,帽子和制服都分为两种,冬季为棉服,与制式军装一样,分别是棉袄、棉裤、棉鞋和棉大衣,加上红黑暖帽,夏季则是单衣。

农业是一个国家的命脉,农业生产出了问题,整个国家都会出大问题,“民以食为天”这句话可不是说着玩的。现在明朝北方天灾不断,农业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想不动荡都不行了,而动荡不安就意味着战乱,战乱就意味着血流成河!

国运延绵近三百年的大明王朝,已经进入倒计时了,不能让老百姓吃上饱饭的政权无一例外,都会被毫不留情的推翻,这是铁律。

民政署的成立,暂时眼下程世杰也没有像样的人才,马士林、秦伯诚、吕从龙、孙本举也不敢信任,这个民政署的参政,只能让程世杰自己来兼任。

崇祯四年的大年三十,按照后世的规定,该放假了。

事实上,辽南的宁海军和屯田军以及工厂的工人,都已经放假了,没有放假的只有程世杰的四名赞画,还有四十三名镇长以及各个工厂的厂长、大商人,共计三百余人。

“拜见大帅!”

“诸位,免礼!”

程世杰望着下面坐着的各镇长、厂长以及商人道:“这外面,本帅是宁海军总兵,节制东江军,征虏大将军,你们称程某为大帅,没有问题,但是在这里,这里是什么地方?这里是咱们辽南的民政署,也是咱们辽南的官府,你们应该称呼程某为参政!”

“是,拜见参政!”

当然,这个参政是程世杰自封的,在场的所有人都没有感觉有什么不妥当。

程世杰望着众人道:“诸位虽然接到了邀请,前来这里开会,恐怕还对于辽南民政署这个政府机构缺乏了解,那么,程某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民政署,带着民政,也就意味着,除了军务之外的所有事情,都归民政署管理,人口、户籍、税收、商业、经济管理,监督管理,社会管理、安抚百姓和民众!”

程世杰不解释还好,这样解释下来,几乎所有人都晕了。

程世杰解释的民政署的职能是后世市政府的职能管理,但问题是,明朝的官府管理实在太粗疏了。

程世杰根本就没有办法用,大明朝的政府架构组建简单,一个县只有县令、县丞、主薄、县尉几个人管理一个几十万人的大县城。

而且朱元璋为了避免官员扰民,严令官员不能下乡,这样以来,就形成了县令出不了县城,国家政策最多可以执行到县一级,那么问题来了,谁在替朝廷管理县以下的乡、图、里?

就是士绅。

让老猫管理咸鱼,不被吃光才怪。

就像后世,因为口罩原因,学生上网课,让学生拿着手机上网课,不说百分之一百,至少百分之九十的学生,成绩出现明显的下滑,都在玩手机。

在后世,很多人总结明朝灭亡的原因,说是明朝灭亡是吏治腐败?论腐败,谁能比得过我大清?有的人说小冰河时期,其实,明朝北方根本就不是产粮重地,湖广熟,天下足。

在大明朝粮食一直都可以满足大部分人食用,虽然受小冰河天气影响,可问题是,湖广和江南影响有限,问题是明朝的官府失去了执行能力而已。也有人说是农民反叛……

其实,最根本的原因却是政治上的粗疏。

到了明末,被大明朝廷养废的士绅阶层,发现朝廷执政能力在下降,开始作妖了,他们迎接满清铁骑入关,以为换个主子就会好过一些。事实上,等满清入关以后,他们才发现,朱明朝对他们太仁慈了。

可惜的是,朱明灭亡了。

清朝的税赋比明朝更重,只不过人被杀得差不多了,人均拥有的土地多了,勉强可以活下去,即使是所谓的康乾盛世,有记载的农民起义也有五百多起。我大清最擅长的就是自我粉饰,在盛世的背后,则是赤地千里,累累白骨。

程世杰知道大明的病根,他现在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从根源上来解决这个问题。

程世杰看到下面的众人反应,也知道他们没的听懂,那就换一个让他们可以听懂的方式,潜移默化,慢慢培养自己的官员队伍,像PLA学习。

“本帅,本参政向大家说一下,咱们明年,也就是崇祯五年的计划,首先是屯垦方面,宁海军现编制的屯田百户所,共计五百五十九个,比昨天又增加了六个,将来到开春,至少会有六百个甚至七百个屯田百户,本参政给各屯田百户规划的垦荒用地是三万亩,当然,三万亩只是目标,能完成三分之一就不算了,也就意味着,明年在辽南我们至少可以屯田一百五十万亩以上,有望突破两百万,甚至是三百万亩!”

程世杰笑了笑道:“虽然新垦的新田,由于土质较贫瘠,粮食产量不会高,但是,每亩地产出一石粮食,应该不难,本参政,已经准备了可以种植七十万亩的麦种,四十万亩的豆种,还有二十八万亩的玉米种,土豆和红薯也超过十万亩,你们大家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张怀泽举起手道:“报告!”

“讲!”

张怀泽起身道:“这就意味着,咱们宁海军的粮食可以基本上自给自足……”

坐在较后面的位置上,顾士章怯怯举起手:“报告!”

“顾士章,你来说!”

“是!”

顾士章起身道:“意味着明年要发大财了,顾某现在已经建了十九座磨坊,看样子,需要再招人,招扩建……”

“没错!”

程世杰接着道:“还有一个问题,土豆和红薯,这种新型农作物,不易储存,如果想要储存,只能先把土豆或红薯,直接加工成粉,就像面粉一样,如果是制成粉,放在干燥的环境中,储存两年都没有问题。”

顾士章和众商人眼睛越来越亮。

“报告!”

顾士章起身道:“程帅,我们没有加工红薯粉和土豆粉的技术!”

“你们没有,本参政有!”

程世杰将早已印刷好的几张纸,装在牛皮信封里。他扬了扬道:“谁买……”

顾士章第一个举手道:“顾某买,愿意出五万两银子……六万两银子!”

财大气粗的顾士章,倒是让一众商人望而却步。